“現在每天能出多少件成衣?”夏臻隨口問旁邊揹著手在巡邏的於永攀。
可能是最近幹成了幾件事,於永攀的神情明顯有些膨脹。
從他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來。
“不多,只有二十來件。”於永攀語氣肯定地回答。“如果多加會班,就會更多一些。”
這邊採用的是計件制,做得多賺得多。
大家都是熟手,所以速度已經非常快了。
主要是棉大衣加工很複雜,就算有人裁好布料,只要縫製就行,一天依然做不了多少。
“也不少了。”對這個數能,夏臻不是特別清楚,畢竟他對製衣不算精通。“或許後面會越來越快。”
可惜私人小作坊,有人數限制。
如果可以招一百來個工人,那產量就多了。
“我打算再搞幾個類似的作坊。”兩人離開那邊,於永攀再次開口。“到時用別人的名義開,可以避免出問題。”
這是他和姐姐商量後的解決辦法。
現在衣服這麼好賣,這樣的產量肯定不行。
以後姐姐在別的地方開店,同樣需要建大量的作坊。
“如果嫌這樣麻煩的話,明年可以考慮在鵬城特區開一家制衣廠。”夏臻知道特區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到時再找一個港臺商人,以合資企業的名義辦廠,就是運輸會麻煩一點。”
現在不像前世,有高速公路和高鐵。
從鵬城到滬店裡,前世最多三天,就能把貨交到手裡。
現在一個星期,都未必能到得了。
好在他們做的是中高檔服裝,賣的價格高,利潤也高,倒不怕增加一些運費。
“你如果有興趣的話,我肯定跟你一起幹。”於永攀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又擔心出錯,於是希望跟他一起幹。
在眼界這一塊,他覺得連姐姐都未必比得上夏臻。
父母更不用說了。
或許他們在機關幹得得心應手,但是在經濟方面,就完全落伍了。
“我跟你們一起幹?”夏臻沒想到他會邀請自已,愣了一下後,又爽快地應下來。“我肯定有興趣,只怕你家裡未必會答應啊!”
這是註定賺錢的專案。
自已現在人微言輕,還沒資格在鵬城開這樣的合資企業。
如果於家願意拉上自已,那最好不過了。
“為什麼不答應?”於永攀語氣肯定地回答。“錢是賺不完的,專案也是做不完的,與其不斷開新專案,不如跟你做更穩妥——”
他現在最大的體會,就是夏臻不管做什麼,都不會失敗。
一方面跟他眼界有關,另一方面,則是他事前做足功夫,不像有的人,容易頭腦發熱,盲目去做一件事。
姐姐為什麼選擇複製他的小吃店和定製裁縫店,還不是因為相信夏臻?
“那我們一言為定。”確定他是真心邀請自已,夏臻直接應下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