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氣氛最融洽的時候,馬應輝才開始進入正題。
“不知道小夏畢業後有什麼打算?”
馬家能給他的,無非是在分配工作時,幫他安排一個更滿意的單位。
同時在他踏入社會後,給予一定的照應。
如果他想回家鄉越州,他可能鞭長莫及,幫不了太多。
所以希望說服他留在滬市或者去姑蘇,這樣馬家能操作的地方就多了。
當然更希望夏臻有野心,願意和兒子一樣,留在滬市尋找機會,這樣就兩全其美了。
“我還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夏臻實話實話。“主要是改革開放後,國家的變化太大了,照現在這樣的速度發展,誰也不知道三年後會變成怎麼樣?”
這樣說當然是推脫,實際情況他一清二楚。
他能猜到馬應輝想給自已什麼,實際上他對這些並不感興趣。
如果他真的想感謝自已,還不如給自已一個承諾,當他在滬市經商時,能全力照應自已。
他有自知之明,以自已的情商,給人出些主意可以,卻無法像前世那些大人物,有魄力為政一方。
而且機關裡的都是人精,他也沒能力應對各種精英人材。
所以還是別留戀高官厚祿了。
最好的選擇,就是找一個輕鬆體面的崗位,順其自然發展。
能升到哪裡算哪裡,不要有過高的期望。
等到二千年左右,自已手裡有了足夠的錢,他就會像那些全球排名靠前的隱形富豪一樣,悄悄離開崗位。
也就是說,他沒打算辛苦幹一輩子。
而是打算在四十歲左右提前退休,好好享受生活。
那這一世才沒白活。
如果機關過得不開心,也可以提前。
“你這話說得很實在。”馬應輝沒想到他會這樣回答,愣了一會後,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有道理。
改革開放後,國家的變化太大了。
就連他自已,有時候也會有這樣的感覺,感覺自已追不上時代的腳步。
他是老派的幹部,觀念依然停留在十多年前。
而夏臻能看出這一點,說明他對局勢的走向非常敏感,能看出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我跟馬萬喜是兄弟,自然不好瞞馬伯伯。”夏臻真誠地回答。“如果馬伯伯相信我的判斷,不如讓他在大學期間,跟我一起做生意,把以後要用的錢,提前賺夠。”
“未來國家會把重點放在經濟建議上,如果他手裡有錢,以後為政一方的時候,可以安排自已人在當地投資辦廠,這樣更容易出政績。”
“而且自已有錢,就不會考慮貪汙受賄,對他未來的發展,也有好處。”
馬應輝這一代人裡,應該沒有這樣的概念。
或者說他們把自已和商人完全隔離開來,沒有考慮過自已既可以當幹部,還可以開工廠賺錢。
這當然是佔了法制沒健全的便宜。
未來的公務員,是絕對禁止經商的,想這樣做也沒機會了。
絕非像自已這樣,在大學期間,就提前創業,把錢先賺夠,同時把管理的事,交給其它人,自已退到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