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過去,可以帶上一些必須品,讓老人們的生活能更方便,才算幫助到位。
否則依然是形式主義。
就算他們家裡的衛生搞好了,表面好看了,他們的生活沒法改善,一切都是空的。
“夏臻說的有道理,既然在做這件事,就先把它做好。”於永攀贊同地回答。“我們不是計劃結對子嗎?明天我們開個會,聽聽大家的意見,看看大家去幫助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
“如果有人需要幫助,可以做些調整,否則就照這個配對方式,固定上門提供服務。”
這也是夏臻提出來的。
說大家一窩蜂去一戶人家,這樣效率低不說,還容易濫竽充數。
如果是三個人對應一戶人家,那服務得是好是壞,就會一目瞭然,騙不了人。
他們幾個志願者負責人,還可以隔一段時間,上門做調查和訪問,看看他們對志願者的服務是否滿意?
到年底時,再組織一次評選,給予優秀志願者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讓大家更有動力。
“這個辦法很好。”夏臻點點頭。
不愧家裡是搞政工出身的,想得比自已長遠。
居然能想出評比制度。
這樣一來,乾的好的那些人,說不定能入於永攀的眼。
以後分配工作時,肯定也能獲得好處。
飯後三人沒有急著離開,又泡了壺茶,在那邊聊事情。
“夏臻,我姐想見你,不知道有沒有興趣去我們家做客?”於永攀喝了一杯茶之後,忽然邀請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兩人相識時間還很短,原本不會這麼快就示好。
只是夏臻的表現太亮眼了,怕下手晚了,被其它人搶先。
所以先派姐姐代表家裡見他一面,再根據情況招攬。
“當然。”夏臻乾脆地回答。
自已這麼辛苦謀劃,是為了什麼?
還不是為了引起這些大人物們的注意?
意外的是,還沒見過馬萬喜的長輩,倒是跟於永攀的家人,先接上了頭。
於家和馬家誰更厲害,他不得而知。
至少在滬市,於家的話語權更高,卻是不爭的事實。
“那你提前準備一下,我姐定下時間後,我再來叫你。”見他爽快應下來,於永攀自覺有面子,臉上的笑容更濃了。
至於馬萬喜,不用另外通知,想去就一起去。
這件事說好,三人才離開酒樓。
藉口下午還要寫小說,夏臻沒有跟他們回學校,而是直接回滬市的家。
既然有機會和於家搭上線,那生意方面的事,可以提前籌謀了。
小吃店是和馬萬喜一起合作的,張躍進和延敬飛只是看在兄弟的份上,給他們一點好處。
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跟於家合作,也給他們帶來一些利益。
只有這樣,以後才能真正和他們綁在一起。
這樣一來,自已在滬市的生意遇到麻煩,也有他們出面處理。
酒樓和小吃店都已經有著落了,食物方面的生意,暫時沒必要再做。
那就開一家跟穿有關的工廠吧!
耿啟中在老家開的服裝廠,主要加工最常見的襯衫西褲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