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年紀大了,性格會往不同的方向發展。
陳老爺子變得越來越老謀深算,而眼前這個徐老爺子,則變得越來越隨和簡單,彷彿已經不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
他可不相信徐老以前也是這樣的性格。
“我可沒老湖塗。”見夏臻說是自己的原因,徐老爺子不樂意地瞪了他一眼。“不過你送來的泡菜真的特別好吃,不知道能不能再弄些其它的東西過來?”
吃過耿啟中送來的食物後,再吃其它東西,感覺沒什麼味道。
如果不是為健康,不得不吃下去,他真的對它們沒興趣。
“沒問題,徐老喜歡吃什麼?”夏臻沒想到老人說了兩句,就向自己討東西吃,頓時樂了。“趁我還沒去讀大學,做多些好吃的備著,你省著點吃,堅持到我放寒假回來繼續給你做——”
這樣的性格,有點像前世那個鄰居家老人。
只要自己能幫忙,他肯定不會坐視不理。
“你看著給好了,我什麼都沒關係。”老人聽後大喜。“我也不白吃你的東西,聽說你發表了不少文章,有沒有出書的打算?”
他以前在滬市的出版社工作,有這方面的路子。
如果夏臻的書達到了出版的水平,他可以幫忙聯絡,能減少不少阻力。
現在出書可沒那麼容易。
有他這個內部人員幫忙,就不一樣了。
“出書?”夏臻聽後大吃一驚。“徐爺爺有這方面的路子?”
他是真的沒想到,徐老居然是從文化戰線上退休的,否則怎麼敢說這樣的大話?
“我爺爺以前是滬市出版社的主編,現在的主編還是他的學生。”劉玉蓮給夏臻端來一杯茶後,一直沒有出聲,此時插嘴道。
她倒是從耿啟北嘴裡,知道夏臻寫了《包青天》的系列故事。
據說故事還非常好看,這讓她對眼前這個年輕人,更加好奇了。
耿啟北可不是普通人,一般異性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能對夏臻這麼推崇,顯然是有真才實學的。
“如果可以,當然再好不過。”夏臻聽說有這樣的好事,驚喜之餘,又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就是不知道出版社要不要通俗小說——”
雖然《故事會》最近非常受歡迎,但是真正佔主流的,還是嚴肅文學。
直到幾年以後,大陸解禁,金庸瓊瑤等人的港臺文學大量湧進內地,通俗文學才真正大行其道。
印象中八十年代還出了個不知性別的雪米莉,寫了無數部打擦邊球的小說。
連這樣的小說都能發表,說明當時的社會風氣,已經非常開放。
以前主流文學的地位,也悄無聲息地發生了變化。
“只要內容是健康的,應該沒問題。”徐老倒是看得開,大方地應承下來。
作為圈內人,就算退休後回到家裡,依然有人透過各種渠道,把訊息傳到他的耳朵裡。
改革開放後,有人去國外出差,順便帶回不少港臺作家的小說,裡面的故事耳目一新,讓人閱後不知不覺入迷。
於是嗅覺靈敏的出版社,發現了商機。
這些書如果能引進出版的話,肯定能賺到大錢。
所以有人已經透過各種渠道,在考慮引進那些作家的優秀作品。
現在還在等待相關部門的許可,一時間沒有結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