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祝琴望著手裡的紅包和禮物,一臉糾結。
她不清楚兒子與耿家人交往的細節,照正常情況,他們一家人過來喝喜酒,出一份禮金就夠了。
即使來的人數量再多。
沒想到他們一共給了三份禮物和禮金,分別是兩個紅包,一隻紅木小箱子。
紅包裡面各包了一百塊,數額之大,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
要知道鄰居們過來吃酒席,只要包上一塊,就已經不失禮了。
有的地方甚至只有五毛,也沒人說他們小氣。
至於徐永亮包這麼多,那是因為兩家特殊的關係,他們現在給的越多,女兒出嫁時,給的陪嫁肯定也得更豐厚。
另一隻紅木盒沉甸甸的,開啟一看,裡面的東西更誇張,居然整齊放了十根黃色的東西。
她不信邪地拿起一根,發現非常沉重,頓時大吃一驚。
這不會是傳說中的民國大黃魚吧!
小時候聽老一輩講古,有人提起過這個。
只是祝家祖上都是普通人,別說金條,連銀元都沒機會親手摸過。
沒想到今天有人送來這個,還一次給了十根大黃魚。
祝琴對著紅木盒子愣了半晌,總感覺事情有些不大對,於是把盒子收好,出去找兒子。
夏臻此時正坐在八仙桌下首,陪於燦玉說話,見媽媽過來拉自已的衣角,以為遇到了什麼難事,就向在座客人說了聲抱歉,跟媽媽來到沒人的地方。
“鼕鼕,你看這東西咱們能收嗎?”祝琴開啟紅木盒,緊張地問兒子。
雖然她很喜歡大黃魚,卻沒有被錢迷了眼。
“這是金條?”夏臻一看上面刻的字,就認出它們。“十根大黃魚,相當於一百兩,難道這是兩位老人給的?”
倒不是他聰明,能輕易算出重量。
而是因為今天送出去一條人參,由此判斷的。
前世從電視裡看過這樣的情節,有人為了給家主治病,花了千兩白銀,購買了一根百年老參。
老一輩做事比較講究,老爺子大概也知道人參的價格,所以照這樣的標準送來金條。
“是啊!”祝琴沒想到兒子不但認識這個,還說得頭頭是道,訝異不已。“你以前見過這東西?”
下一刻又明白過來,他肯定是從書上看來的。
“沒有。”夏臻哪敢承認。“我隨便猜的。”
“那你沒我們收還是不收?”祝琴此時心思全在金條上,沒細究這些疑問。“聽說現在黃金值三十元一克,這東西有三千多克,起碼值八九萬塊錢啊!”
她也是無意聽人提起過黃金價格。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來吃頓酒席而已,怎麼給這麼多錢?
“這是民國的老金條,哪有這麼貴?”見媽媽算出這個數字,夏臻駭笑道。“照我的估計,一根大黃金應該值兩千多塊,所以總共值兩萬多塊——”
前世網上有人討論過這個,說國家在六十年代以二百多塊回收小黃魚。
而大黃魚的重量相當於小黃魚的十倍,只要這十年金價沒有明顯上漲,這個價格應該還是比較準的。
“兩萬也不少了。”祝琴聽後,還是覺得這東西拿得有些棘手。“要不,等酒席結束,你給他們退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