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玩具的布料,反倒容易找,滬市那邊有一家工廠有他們需要的全部材料,只要去訂購就行。
現在剩下的問題,就是什麼時候招人,怎麼銷售,以及如何管理的事了。
畢竟兩人都沒有辦廠的經驗,所以來聽聽夏臻的意見。
“那就先從工廠買一批樣品布料回來,交給師傅打樣,並計算好每件玩具需要的物料數量,作為以後的採購標準。”見他們居然把難題全部解決了,夏臻倒是對兩人刮目相看。“然後儘快佈置車間,把機器準備好,同時招人並培訓幾天,這樣一星期後,就能正式開工了。”
反正他們的要求很低,就是先把工廠辦起來,再慢慢擴大規模。
夏臻知道自已的思路跟他們完全不一樣,他們用的是以前老式的辦廠步驟,而自已習慣以現代企業標準來操作。
既然他們想聽自已的意見,那就不用遮遮掩掩,直接說自已的想法就是。
“然後呢?”兩人聽後幾乎同時問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來找夏臻果然是對的,他的想法比兩人商量的辦法要好太多,只要照著做,應該不會出差錯。
“等師傅把樣品打出來,再根據物料和加工時間,計算出成本,最後計算出玩具的出廠價。”夏臻繼續回答。“銷售人員你們安排了嗎?這時候可以帶上樣品,去各地推銷產品,最好前往大城市,小地方就沒必要去了。”
如果運氣好,能碰到外商,下個大訂單,那業務方面就不用操心了。
改革開放最開始,就是在做三來一補,即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
外商拿一些生產的樣品,讓你直接加工,叫來樣加工。提供物料,讓國內企業加工,賺一些加工費,這就是來料加工。
來件裝配,照字面意思就能理解。
而補償貿易相對比較複雜,就是外商提供進口機器、裝置、技術,以及某些原材料,工廠用產品或勞務償還外商的一種貿易方式。
也就是說,外商提供機器裝置和技術,國內提供產品,它比來料加工更深入,對內地企業更有利。
它和外資進入中國幾乎是同步的,所以改革開放最初給人的印象,不是搞個體戶,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是歡迎外資到內地開公司做生意。
當時為了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國家給外資公司非常優惠的措施,幅度之大,後人甚至無法想像。
因為建廠房需要時間,所以現在的南方特區,雖然已經來了不少港臺商人,真正的工廠卻還沒幾家。
滬市則不一樣,他們更歡迎大型企業去當地建合資企業,比如去年開始,就已經跟大眾公司在談判,邀請他們過來建汽車製造廠。
真正談判成功,還得過好幾年。
而雙方的合作模式,更接近於補償貿易。
最早來內地投資的企業,其實是島國的松下,去年開始他就已經投資了。
當然夏臻嘴上這樣說,內心裡並不希望成為外商的代工廠,這對玩具廠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但是對徐明材和耿啟中而言,如果有這樣的機會,他們肯定會牢牢抓住。
畢竟他們的立場不一樣,辦廠除了解決就業問題,還關係自已的業績。
“如果照你這樣安排,半個月估計就能把廠正式辦起來了。”等夏臻說完,耿啟中朝他點了點頭,信心十足地回答。
一開始總覺得辦工廠千頭萬緒,需要考慮太多的問題。
沒想到被夏臻一總結,感覺很簡單,只要做好幾件事,就能順利把廠辦好。
“應該沒問題。”夏臻點點頭。“管理人員安排好了嗎?最好挑一個縫紉技術好一點的人,來具體管理車間,這樣只要把工作交代給他,你們可以省不少事。”
辦企業最怕外行管內行,把這些事交給專業人員,反而效率更高。
初期事情工廠少,只要把生產車間管好了,幾乎等於把工廠管好了。
後面需要考慮的事比較多,到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再安排一個有能力的人擔任廠長。
夏臻倒不擔心耿啟中和徐明材連這些道理都不懂,就怕他們不懂挑人,安排不合適的人來管理。
“已經有了一個人選。”這些寫在計劃書裡,他們提前看過,自然有所安排。“等工人招進來了,就讓他管著試試,如果沒問題,以後廠長也讓他來擔任。”
如果照著葫蘆畫瓢,他們都出錯,那真的無藥可救了。
“這樣就沒問題了,你們可以提前安排後面的工作。”夏臻聽後終於放心了。“後面如果有什麼問題,再見招拆招就行。”
說歸說,卻不能大包大攬,這樣容易讓人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