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的。”廖思渝這些年一直埋頭苦讀,就是因為心裡憋著一股勁。“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努力,總有一天會成功。”
母親這些年太辛苦了,他發誓要考上大學,成為一名國家幹部,讓她以後不用再為自已勞累。
現在他又希望自已能像夏臻一樣,憑寫作賺到錢。
成功當然最好,就算不行,至少他的文學水平,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以後上了大學,有了更多的時間,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你能這樣想就好。”夏臻總覺得六十年代出生的男孩子,身上普遍有一股勁,這是前世的八零後九零後身上很難看到的。
倒不是說他們不行,而是從小的生長環境不一樣。
六零後大多出生貧困,只要遇到機會,就會拼命抓住。
八零後九零後的物質生活已經很豐富了,所以拼勁比不上他們。
還有就是六零後身上有股特別的朝氣,因為他們永遠相信,未來會更美好。
“夏臻哥,下半年我就讀高二了,明年這個時候,我會參加高考。”說到這些,廖思渝又有些興奮。“你說我現在開始複習好,還是等明年再說。”
因為思考怎麼寫文章,學習上的事肯定會有所忽略。
這幾天他總有種負罪感,感覺不好好學習,卻去學習寫文章,對不起母親。
“這種事哪裡有標準答桉。”見他居然連這樣的問題都問自已,夏臻只好擔任一次知心哥哥。“就我個人而言,兩者其實沒有多大的區別,你寫文章,鍛鍊的是你的語文能力,這方面有進步了,不管政治歷史還是語文,學起來就會更容易。”
一個表達能力強的文科生,組織文字的能力自然更強。
同樣的內容,表達得好,扣分的機會就更少。
何況語文是門綜合學科,一般寫作能力強的人,語文成績大多不會太差。
“所以你是贊成我利用暑假寫作?”廖思渝聽懂了夏臻的意思,心裡馬上有了偏向。
從內心講,他也是這樣選擇。
只是心裡總有些擔心,怕自已浪費了時間,明年高考會失敗。
“也不能這樣說。”夏臻想了想,覺得不能把話說得太滿。“你可以利用早上頭腦比較清醒,用來背誦相關知識。下午晚上再來研究如何寫文章——”
如果他是成年人,夏臻會直接告訴他,世上從來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不管你選擇哪一個,最後都會後悔。
這不是他瞎說,而是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得出的結論。
除非廖思渝像自已一樣,既有能力高考成功,又在寫作方面取得成績。
問題是自已有重生這個金手指,所以才敢這樣做。
普通人能做好一件就已經很難了,何況兩件事同時進行。
在夏臻看來,廖思渝最大的可能,是復讀兩年,再考上大學,想一次成功,希望真的不大。
實在是現在採用的是四年制中學制,比別人少讀兩年,基礎肯定差很多。
只有極少一部分學生,智商高到離譜,才有可能一次成功。
廖思渝如果能放平心態,透過復讀把成績補上,成功的希望才比較大。
“那我就訂一個學習計劃,照你說的做。”廖思渝覺得這個辦法不錯,興奮地回家了。
夏臻望著他的背影,輕輕搖頭。
“夏臻哥,你不看好他嗎?”李自強現在對夏臻的語言和行動非常敏感,見他對著廖思渝的背影搖頭,頓時擔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