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兒給周家和廖家各送一個,剩下的自家人慢慢吃。
捧起一個大的,放進水桶裡,舀水倒進去。
夏天的自來水,被太陽曬得熱乎乎的,所以只能用水缸裡的水,稍微有一點涼意。
沒有冰箱就是不方便,否則放到裡面冰鎮一下,媽媽她們下班回來,再拿出來切塊吃,別提有多爽了。
如果有口冰涼的井水,也是個不錯的辦法。
現在食物不能過夜,如果能放進井水裡涼一下,可以多放一兩天。
提到冰水,夏臻忽然想到龍山上的龍王廟。
因為歷史原因,那座廟長年失修,現在已經破爛不堪。
上山的道路,也是登山者踩出來的崎區小道,循迥曲折,沒有前世的石條臺階,可以逐級而上。
夏臻比較感興趣的是龍王廟旁的那一汪龍王潭水,它和山下那一口舜井,在舜江縣城的名氣非常大。
每天都有居民上山打水,從而給這座古廟帶來一些人氣。
龍王潭口直徑只有七十公分,上口小下口大,井深不足一米,放在其它地方非常不起眼。
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即使大旱年間,這麼一眼潭水依然會流出清澈的泉水,彷佛永遠不會乾枯。
而且溫度隨著氣溫會不斷變化,夏天天氣越炎熱,龍王潭水就越冰涼。
當人們滿頭大汗把水提下山,發現水桶邊上居然有白霧和水珠,原來是桶內外溫差太大,引起水珠凝結而成。
如果在自家陰涼處弄一處水池,每天上山把潭水運下來,只要沒有太陽暴曬,水溫應該不會太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龍王潭的水質特別好,不管用來煮飯炒菜,還是燒水泡茶,都比自來水好喝得多。
只要溫度夠低,就可以當冰箱使用。
在水池裡放入一隻水缸,用來存放食材和剩菜剩飯。
這樣一來,就能給家裡帶來不少便利。
反正自已有禪境花園,就算再多的水,也能輕鬆搬下山。
想做就做,他決定一會去找上次修過房子的師傅,讓他給家裡打一個水泥池子。
至於打在哪裡?這邊的房子太小,沒有合適的地方。
那隻能打在倉庫那邊了。
正好院子角落有個葡萄架,有它遮蔭的話,在下面挖個一米寬,兩米長的一米多深洞,就可以澆水窖了。
有了這個水池,李自強給蔬菜澆水,也會方便許多。
夏臻鎖上門,來到倉庫那邊,看到李自強正在那邊拔草和澆水。
經過一個多月的辛勤勞作,這邊的蔬菜已經長到十幾公分高,因為剛澆了水,看起來生機盎然。
把計劃跟李自強一說,他自然沒意見。
兩人一起來到葡萄架下,研究水池建在哪個位置最合適。
最後用鋤頭劃出一塊邊長一米五左右的正方形,作為水窖的用地。
接下來就是往下挖坑的事,夏臻的意見是儘量深一點,水窖口跟地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