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過那邊幾次,主要是眼饞那些人在賣的東西。
有一次運氣好,碰到有人為了躲避被抓,背起紅薯就跑,不想籃子漏了,路上掉了幾個。
他看到後,連忙撿起來藏在路邊的草叢裡,等沒人時再去拿,連續吃了好幾天。
“那我們有空去看看。”有了明確的目的地,夏臻決定去現場看看。“我打算也幹這個賺點錢,如果你能幫我的話,那由我負責弄一些蔬菜水果,你去那邊想辦法賣掉——”
說完,觀察他的反應。
“夏臻哥,你不是要考大學嗎?怎麼突然想幹這個?”李自強沒想到夏臻會這樣打算,焦急地提醒道。
話雖如此,問題是那些戴紅袖套的,還是會來抓他們,萬一沒跑掉,那就麻煩了。
在他看來,夏臻有美好的未來,根本沒必要幹這種危險的事情。
“我都不怕,你怕什麼?”夏臻見他擔心自己,心裡暗暗滿意。“難道你沒發現,從去年開始,街上開小店和擺攤的人多了起來?”
這是不會隨著誰的意志發生轉移的,八十年代是個體戶的黃金時期,不抓住機會,肯定後悔一輩子。
“如果你非要幹這個,那交給我去幹就行,你還是別出面了。”見自己勸不住夏臻,李自強只好把事情全部攬下來。
他是真的感激夏臻收留自己,所以不希望他陷入險境。
“你有信心一個人幹好?”見他這樣說,夏臻又是意外又是欣慰。“如果這樣,那賺的錢分你一半。”
寧願自己承擔風險,也不願意他涉險,這種知恩圖報的人,太難得了。
“不用,不用。”李自強連連搖頭。“我現在吃你的住你的,幫你幹些活也是應該的。”
分一半錢,他想都不敢想。
“那先不給錢,什麼時候想買東西,跟我說一聲。”夏臻當然不會拒絕他的這份心意,拍拍他的肩膀表示認可。“我們先去街上走一圈,如果可以正常擺攤,就沒必要偷偷摸摸搞。”
這時候正處於兩種發展觀點激烈交鋒的階段。
一方面,為了解決大量回城青年的吃飯問題,不得不允許他們自食其力,擺攤賺點生活費。
另一方面,有不少老觀念,依然無法接受這種私有制形式,總會想方設法安排人去打擊和取締。
所以就形成這樣一種局面。
大量思想比較前沿的年輕人,從報上電臺裡知道改革開放的訊息,先一步上街擺攤,搞個體經濟。
當碰到有人來沒收貨物時,他們就選擇退讓,主動把攤位轉移到其它地方,跟管理人員打起了游擊戰。
直到工商局發正式個體執照,這件事才算定下基調。
後來又為僱傭多少人才算資本主義的事,展開過很長時間的討論。
最後出了個體工商管理暫行條例,定下僱傭人數不得超過七人,事情才算有了答案。
所以一九九二年以前,是個體戶最暴利的階段,因為有人怕犯錯誤,不敢輕易嘗試,減少了從業人數,所以處於賣方市場。
“好。”李自強現在一切聽夏臻的,自然不會反對。
兩人一起出門,朝著最熱鬧的解放路走去。
一路望去,路邊確實有一些人在擺攤,卻跟夏臻想像的不太一樣。
主要是一些手藝人,像補鞋、修傘、補缸、補鍋、修表這些,擺攤賣東西的人真不多。
他們的出現,跟供銷社沒有衝突,所以才沒有人管吧!
倒是看到一個推著腳踏車的中年人,應該在賣自家種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