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好那篇三千字的稿子,手痠得不行。
於是放下筆,甩了甩胳膊,準備休息一下再寫。
父親去世後,家裡的境遇一落千丈。
所有人都認這他們家只剩兩個女人,一個病秧子,這輩子很難再翻身。
以前經常來串門的人,也不再踏進自家的門。
更麻煩的是,以前因為父親的關係,媽媽和姐姐都有讓人眼紅的工作。
現在看來,只怕很難保住。
剛重生時,他一方面希望藉助前世的經驗,儘快獲得第一桶金,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好日子。
另一方面,又希望放緩生活節奏,好好享受人生,彌補前世的各種遺憾。
今天發生的事,讓他的心理發生了變化。
人活在世界上,有太多的身不由已。
既然這樣,他不但要考上大學,還要利用寫作的機會,打響名聲,這樣才有自保的能力。
而這種傳奇故事,用來賺錢可以,想獲得名聲就不大現實。
畢竟難登大雅之堂。
前世厲害如金大俠,照樣被人罵得一文不值。
想明白這一點,他決定明天先把抄好的這一篇,寄給《故事會》雜誌,另外一篇暫時放著,先寫一些詩歌散文寄到報社雜誌。
比起通俗文學,它們更容易能得主流的認可。
以後不管成績如何,都照這個比例來做。
一邊用故事賺錢,同時寫些思想性藝術性比較高的詩歌散文和雜文來揚名。
具體寫什麼?得好好考慮一下。
其實可以參考的例子並不少,前世他是八零後,讀高中時已經過了千禧年,那時候課本收錄了一些八九十年代發表的作品,改一改就能拿來用。
還有勵志的雞湯文,也可以寫一些。
別看前世老有人罵它毒害了一代人,問題是現在有市場啊!
那本鼎鼎大名的《讀者》雜誌,可是說影響了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甚至九零後,裡面主打的就是這種文章。
只要你的文章能打動人,最後結集出書都有可能。
那時候就是真正的大作家了,能擁有大量的粉絲,名聲和財富自然跑不掉。
想到這裡,夏臻激動了。
拿起筆準備把有印象的文章題目寫下來,從中挑一篇最合適的,寫下來再修改。
讓他意外的是,腦海中最先跳出來的文章,居然是散文名家林清玄的《等待的月臺》。
最初知道這篇散文,是聽了黃舒駿獨白林萍演唱的《驛》。
第一遍聽時,他就被裡面的內容深深震撼了。
後來上網查了原文,才知道它的來歷。
可能是聽過太多遍的原因,加上後來網上還有各種閱讀版本,他都用手機聽過。
這一千字的原文,他就算不能百分百默出來,至少可以寫出九成九以上。
他默默思考了一會,覺得這篇文章確實沒大問題,於是不再猶豫,飛快地寫下去。
寫完後修改一下某些名詞和地名,應該就能用了。
等他用稿紙把它抄好,不知誰家的自鳴鐘,鐺鐺敲了十二下。
夏臻打了個呵欠,把稿紙和筆收拾好,爬上床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