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學後便扶搖直上,因為媒體的關注,小子吟一直活在聚光燈下,在大眾的目光下一步步成長。
5歲上小學,7歲從小學畢業,同年被市一中以高額獎學金和免費入學特招,成為一中實驗班的第一人,之後直升一中的高中。
在高中裡的小子吟已經在修習大學的內容了,13歲的時候,以國內最小考生的身份,參加了全國統一高考。
並以第一的優秀成績,沒有經過正規申請的13歲小子吟被被中科大的少年班破例錄取。
訊息一傳出來。全國嘩然,很快全國人民在新聞介紹和網友科普下都認識了這個小小年紀就聰明驚人的女孩。
這個從小就在媒體下面長大的女孩,一下子被所有人熟知。
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不忘說,“你看看人家上電視的那個聞子吟,多厲害,你要是能有人家一半優秀,媽就不愁了!”
類似這樣的話數不勝數,“因此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天才”便成了這個從小就沉默的女孩的標簽。
王奚蕾雖是同在少年班的,王奚蕾入學時已經18歲了,加上少年班裡面天才輩出,王奚蕾的成績和天賦卻是最底層那一階。
向來聰明成績好家庭優越的她,一方面瘋狂嫉妒這個年紀小小卻光芒萬丈的女孩,一方面卻又不屑和鄙視她貧窮的家庭出身。
13歲的聞子吟盡管家庭條件不好,但是她向來自制力好、乖巧從不惹是生非,還非常聰明,成績向來霸佔少年班第一名,是教授們的心頭寶。
連大幾屆的師兄做專案都願意找聞子吟做助手,和她合作專案。
這讓進了少年班之後不再萬眾矚目,不再是最優秀,漸漸泯滅人群的王奚蕾忍受不了。
尤其是最近一次,中科大的楊林教授有一個專案,放手給直系學生前幾屆少年班的天才學長施明做。
這個專案總共有五個部分,需要分工合作。
施明找了和他同期的三個研究生一起做,還有一個名額卻給了才進少年班不到一年的聞子吟。
因著專案的重要性,只要做好了就能夠在亞洲號稱“兩大一”的科技核心期刊“雅克科技”刊登上有署名的論文。
施明曾經發表過一篇論文,上過這個亞科期刊,因此這次再上的可能是幾乎是百分九十的,等於白蹭資歷。
而且還能一舉進入楊林教授的視線,如果能夠以此和這個科研界的資深大咖搭上關系。
以後無論是學術上的指點,還是申請他的研究生都會有相當大的助力。
王奚蕾申請找施明師兄申請了數次,甚至提出由她提供專案資金,也沒有成功進去,還被所有人看了笑話。
對於不費吹灰之力就被邀請進去的聞子吟,王奚蕾在嫉妒和憤怒之下忍不住動了手。
一想到這裡,她就控制不住地想要笑出聲了。
一想到一會在直播上面,這個從小就被所有人認定為天才的女孩,那張從來不動怒不哭不鬧的小臉上露出錯愕的表情。
一想到所有人都能見證她從神壇上跌落下來的一幕,她就忍不住想要大笑出來。
王奚蕾還記得這裡是大庭廣眾之下,她稍微收斂了下。
她細長的丹鳳眼斜睨了那個淡定筆挺的身影一眼,轉身低頭的瞬間卻露出一個陰森得意的笑意。
這時候,節目主持人的聲音傳了進來。
這個節目的主持人是央臺的著名主持人,也是黃金搭檔的王學和孫小小,一男一女都是業界的資深主持人。
節目開場音樂過去之後,兩個主持人開始熱場。
“歡迎來到科技無限,今天你動手了嗎?”
“動手了!”
在底下的兩百觀眾熱情回應聲下,兩個節目主持人開始念名字,每一個人都會被介紹一遍,然後依次從後臺走出來。
聞子吟年齡最小,節目組似乎有意當她壓軸,被排在最後。
“讓我們歡迎國內年紀最小的大學生,中科院少年天才班年紀最小的成員聞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