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上的小小身影一低頭一抬頭,臉上的面具上已然變成了“答”字,我心說還蠻厲害的,還會玩變臉。
就聽那面具後頭傳來答聲,“解答二等,可入銀臺。”然後手上的晃鈴就開始劇烈的搖晃了起來。
隨著他手上的晃鈴晃動,原本站著不動的行隊立刻又歡呼跳躍了起來,而且除了抬著竹臺的幾人,另外一群人已然圍了上來,我跟洛瑾瑜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被團團簇擁著圍住,然後紛紛的拽著向前走去。
“喂喂喂,你們想幹什麼?”我心下一驚,因為根本不知道這些究竟是什麼人,也不知道要帶我們上哪裡去,可是被七手八腳拉扯著根本掙脫不開,我跟洛瑾瑜都努力的伸手想牽住彼此的手,可是幾次都沒拉住。
一直到拉著我們的手鬆了開,我和洛瑾瑜忙聚到一起,然後看著那些人回到了隊伍中,並且抬著那竹臺又往前跳躍而去。
我和洛瑾瑜轉頭看看周圍,兩邊已然是古代的建築,每一處和主街的情景都差不多一樣,而且也能見到一些人,都跟在那隊伍後頭向前走了去。
雖然剛剛確實有些讓人驚慌,不過看樣子那行隊是帶路送我們到這裡,並沒感覺到有什麼危險。
反正都已經這樣了,而且隱約也能聽見前邊傳來唱戲的聲音,我只好說:“那就跟過去看看吧。”
洛瑾瑜點了點頭,於是我倆也跟著後邊向前走了去。
或許是燈光暗淡的關係,回頭看去是一片幽暗深遠,往前瞅能看到跳躍的行隊,而在夜幕的霧氣中若隱若現,想跟近些,但似乎是總保持著一段距離。
同時我也注意到身旁同行的其他人,互相之間並沒有什麼交談,而且臉上戴著的面具都是清一色的紅色笑臉面具,所以也看不到面具後的確切的模樣。
我滿心疑惑,這時一聲銅鑼聲傳了來,再往前看去就見前頭的那行隊早就不見了,而是一棟高聳氣派的四層綠釉陶戲樓出現在眼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戲樓門前是幾個穿黑篷戴著羅剎面具的人,其中一個一手拎著銅鑼,一手拿著鑼槌,在一些人走到近前時,抬鑼槌分左中右三排分開,然後咣噹一聲敲響銅鑼,高喊道:
“左邊登金臺,右邊登銀臺,中間入木臺!”
我和洛瑾瑜才明白原來這金銀臺,也就是戲樓裡分隔開坐席區,而我倆之前回答了那個十問童子的十個問題後,回說是二等解答,登銀臺,所以走近後便站在了登銀臺的隊伍。
這三等隊伍區分明顯,登金臺的寥寥兩三人,登銀臺的算上我跟洛瑾瑜也就十來人,入木臺的人那可就很多了。
我倆跟隨著登銀臺的隊伍往前走,就踏上一條長長的臺階,就見一路火樹銀花,真是明晃晃的銀色,臺階兩旁的扶手都裹著金紙,等上了二樓,我倆依次進了其中一間單間兒,進門後門口珠簾一落,見裡頭有圓桌有椅,圓桌上擺著茶壺糕點和水果。
“還真是聽戲看戲的地方。”洛瑾瑜邊坐下邊搖頭感嘆,“這一路走的神神秘秘,讓人怪緊張的。”
“八成這就是儺堂戲的戲樓了。”我也在另一側坐下,往勾欄下看去,心裡暗自驚歎。
這戲樓裡邊還真是比想象的寬敞,而且裝修也是很古式又十分氣派的,上下共分為四層,最上一層是鼓樓,三層是金臺,這金臺看著的確是不一樣,晶瑩剔透的珠簾垂幔,煙霧飄渺,堪比軟包,好像還有貼身服務。
二層便是銀臺,條件稍遜色,不過根一口木臺子比起來,還是要好上很多的,所謂木臺子,也就是擺放成排的長木凳子,連張桌子也沒有,不過這時候已經滿滿登登的坐滿了人。
木椅之前就是十分高大寬敞的臺基,高往下看呈正方形,進深四椽,懸山式屋頂,四角立柱均為粗碩的圓柱,臺子上滿鋪紅毯,正是唱戲的戲臺子了。
說起來我和洛瑾瑜都是第一次來到這種古色古香的戲樓看戲,難免就被四下裡的精緻吸引,新奇的打量起周圍,直到鑼鼓聲響起,就見穿著戲服但同樣戴著各種不同面具的戲子登上了戲臺,也不見有報幕介紹,陸續的登臺演員就自行跳儺唱了起來。
我雖然不懂戲,但是聽著腔調渾厚,而且依次表演的內容也看得清楚,畢竟《目連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這樣的曲目內容基本都知道。
我邊聽著戲邊有意無意的掃了眼臺下的觀眾,漸漸覺得好像有些不對勁了,因為就算是看戲,這些人都是戴著的清一色的紅色笑臉的面具,一動不動的衝著戲臺,不言語也沒有反應,只有一張張笑臉,這情景就是越看越有些陰森怪異了。
這時我注意到舞臺上的表演的戲角,漸漸的後背生出寒意,不由得低頭看看自己手背上,之前蓋著的紅戳,不知道什麼時候由“陽行”,已然變成了“陰行”。
喜歡天命鎮妖人請大家收藏:()天命鎮妖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