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本課本佔了一半的課桌,一一分發下去用去大半個小時,眾人這才坐下歇息起來。
可看著桌上的書本,個個都覺得頭暈眼花——十三本書,這僅僅是大一一年學習所用,後邊還有更多呢。
姜易則收斂著放光的雙眼,演繹出和同學們一樣的表情,顯示自己的心力憔悴。
其實他打心眼裡開心:這麼多知識,若不融會貫通豈不浪費中大給自己的獎金?
“這特麼連書包也裝不下了啊。”鄭海波一臉嫌棄的靠著椅背,儘量遠離面前這些“破紙堆”,嘴裡發出哀嘆,平日裡“嘚吧嘚吧”的嘴皮子都在哆嗦。
姜易咧咧嘴沒說話,想到一句話:大學生活,閒的閒死,累的累死。
前輩之言,誠不欺我。
看著書桌上厚厚兩摞書,他也同其他人一起唉聲嘆氣,做兩眼犯暈狀。
休息了一會兒,常羅青又讓班長下發了課程表和上課的教室的安排,大家都愁眉苦臉的記憶起來。
這玩意兒得記清楚了,不然連上課的地方都找不到,至於現在所在的小教室,只是分給2010屆生物醫學大一所用,到了大二就得還給大一新生了。
姜易拿起表格仔細檢視起來,上下一掃便基本記下了,不過還是拿手機拍了照儲存好,防止意外。
中大學生多,教授和資深講師平均下來就不多了,所以學生的課程都是好幾個班級在大教室中上大課,所謂“鐵打的教室、流水的學生”就是如此。
記下了課程表,又翻了翻書,有《高等數學》、《高等外文》、《普通物理學》、《微積分》、《類比電子技術》、《數字訊號處理》、《生物化學》、《經典生物學》、《人體形態學》、《臨床工程學》、《生態學》、《分析化學》、《生物統計學》!
這還不包括選修課,據說選修課人人必選三門,也就是還有三本書得學習,好在這三門課是五年學習的,考試也是開卷的,倒是沒有再在大家的心窩上踩一腳。
這時候,常羅青開始在講臺上給大家扎刀子:“其他學院的選修課只有一門,那為什麼咱們有三門呢?”
他不懷好意的笑了笑,說道:“因為生物醫學最大的特點就是——高度綜合交叉!以後啊還要擴充套件到其他學科,所以這三門選修課你們要儘可能的學通了,為以後能打下點基礎。”
好嘛,這麼一說生物醫學就得學習十六們課程,這是要大傢伙的命啊!
常羅青看著同學們哭喪著臉,趕緊鼓勵道:“別害怕呀,咱們專業全國都缺的厲害,只要你把學位證和畢業證拿了,到哪兒都搶著要,別怕沒工作,全是一等一的好地方。”
眾人這才有了一絲安慰,哆哆嗦嗦的心臟也開始正常工作起來。
至於生物醫學專業,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亂,是生物醫學資訊、奈米技術、超新材料技術、醫學影像技術、系統生物技術、心理醫學等等各類高新科學交融起來的,進而形成了現代系統生物醫學體系。
明說吧,這門科學就是個大雜燴!
喜歡學霸跑偏了請大家收藏:()學霸跑偏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