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皇宮,早朝大殿。
大成皇帝與百官高層當殿議事,早朝一直延續到中午。
待百官中途吃過早食,陸陸續續收拾齊整,大成皇帝手拿秀帕擦拭著嘴角,環顧眾人,朗聲道:
“眾卿可有良策?”
百官面面相覷,盡皆沉吟不答。
銀龍衛傳來最新訊息,汝南朱子臨的天鷹軍已達二十多萬,攜裹百姓愈百萬之眾,勢力波及半個豫州,如今正兵逼中都洛城,中都守節楊浦卻避而不戰,只守不攻,任由城池一座座淪陷,坐看朱子臨勢大。
上谷王項也不安寧,控制範圍東至幽州,南至冀州北部,部眾愈多。
東海曲昆勢力是三人裡最強的,如今已經控制了大半個青州,部眾三十萬,還揚言,不日攻入長安,重塑乾坤。
與有所顧忌,尚不敢明著反叛朝廷的二十三路守節不同,這三人早已舉起造反大旗,巴不得早日將大夏朝廷推入深淵。
見殿上無人回應,尹正德出列道:“陛下,形勢不妙啊,朝廷連年平叛,眼下雖有兵馬,卻無糧草儲備,軍械大多老舊不堪,此時急需休養生息,積攢實力。”
聞言,殿上百官盡皆頜首附和,對他們來說,朝廷實控區之外的事,不管是最好的策略,外面洪水滔天,與他們何干?只要他們的家族無恙,那便是好事。
大八姓在朝諸官隱蔽的交流一番眼神,王則出列道:
“陛下,尹大人所言極是,朝廷此時不宜大動干戈,何況叛亂之地,各地守節尚有一戰之力,朝廷又如何弄越俎代庖去平叛?縱然名正言順,實際操作起來卻有諸多顧慮。臣以為,只需謹守關隘,若有逃命流民叩關,令東南兩關守將酌情接收即可。”
大成皇帝眉頭緊鎖,語氣平靜問道:“眾卿可有異議?”
“臣等無異議。”
“陛下,關外亂相,路途遙遠,朝廷鞭長莫及。”
“眼下唯有謹守關隘,靜觀其變方是上策。”
吏部尚書李巖,戶部尚書顧承,工部尚書錢多依次出列,態度明確支援王則的提議,其餘諸姓當朝官員也都紛紛附和:
“朝廷方面,北有李通虎視眈眈,西有阮猛態度曖昧不明,是順是逆莫測難定,又有河西北原兩府新定,需要駐軍肅清山匪惡霸,關外亂像,朝廷著實心有餘而力不足。”
“汝南朱子臨勢雖大,卻有楊浦在一旁牽制,朝廷有東南兩關天險,自當高枕無憂。”
眾臣踴躍發言,口徑一致反對朝廷出兵。
大成皇帝沉默不語,心下暗暗生氣,僅僅是吃了個早食的功夫,原本一半主戰的大臣全都變了風向,改成袖手旁觀的態度。
這天下局勢與朝廷休慼相關,是能旁觀的嗎?長此以往,朝廷的統治根基將完全不復存在,朝廷在民眾心裡僅剩那一點威信,也會隨著不作為而消散殆盡。
要知道,江山社稷民為重國為輕,民若不寧,國何以安?
明知道這些大臣們心中家大於國,根本不管大夏死活,可大成皇帝也只能暫時忍了。
因為忽然轉變態度的,還有他的得力干將尹正德,這說明其中必有隱情。
需要回頭仔細查探,再做應對。
他目光逐一環顧百官,點了點頭,而後拂袖而去。
御前太監揉著發麻的腰,識趣喊道:“退朝!”
皇帝一走,大殿裡的百官頓時顯出眾生相。三五成群聚集,各自圍著自己的小圈子,竊竊私語。
王則巡視其餘八人一眼,淡淡說道:“只要朝廷不興兵,南靈伯便再無掌兵的機會。”
“諸位,我們要抓緊這個時間差,徹底將他打入深淵,讓他在朝堂上再也翻不了身!”
“他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李巖沉吟片刻,說道:“王兄,距離九月初九還有半月,好戲即將開場了。”
眾人眼神俱是一亮,紛紛頜首,彷彿想到了什麼精彩的節目。
這時,圈子外忽然傳來一聲嘆息,眾人回首,見尹正德瞥了一眼眾人,不屑說道:
“一群螞蟻,也妄圖挑釁老虎。”
“死到臨頭還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