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八名當朝要員齊聚於兵部尚書府。
三十多歲,正年富力強的王則身著一身紫衣私服,作為主家與此次聚會的發起人,他當仁不讓的坐於首位,神色嚴肅,氣度超然醞釀著風暴。
他得知張玉郎在武功縣所作所為後,思索許久,決定召集所有相關利益者――另外七姓,商討對策。
關中八大姓,分別為三原縣趙家、富平縣錢家、高陵縣孫家、藍田縣李家、周至縣周家、萬年縣吳家、涇陽縣鄭家、以及武功縣王家。
王家在朝中的代表是兵部尚書王則,趙家則把控著京師守衛,趙光被革職抄家後,大成皇帝又任命了新的趙家人為監門提督。
除此之外,錢家把控著工部,孫家把控著刑部,李家把控著吏部,周家把控著禮部,吳家把控著廷尉,也就是司法。鄭家把控著少府。
六部尚書之中,只有戶部尚書顧承沒來,他與八大姓不是一路人。
家國天下,在關中八大姓眼中,家族利益是排在國家利益前面的,家族的重要性無以倫比。
國家?那是什麼東西?對於八大姓來說,皇帝誰當都可以,但家族決不能被薅羊毛。
王則聲音低沉說道:“諸位,前些日子,南靈伯受皇帝委派,往武功縣徹查新縣令耿青被殺一事,不到三日便破了案,順帶立下不世之功。這本與我等無關,但他千不該,萬不該動我王家!”
其他七姓話事人紛紛點頭,王則說的情況他們都已知曉,張玉郎從王家狠狠咬下來一口肉――抽走了三千裝備精良的族兵,還狠狠敲打了一番王家。
王則繼續說道:“前車之鑑,接下來皇帝定然要對諸位的家族一一動手削弱,並藉此壯大朝廷軍事力量。”
頓了頓,王則看向左側,他的至交好友――吏部尚書李巖,沉聲道:“巨石兄,此子斷不可留!”
王則字巨臣,李巖字巨石,兩人脾性相和,名字相近,交情是在場諸人中最深的。
李巖頜首附和道:?“據可靠訊息,明日早朝,尹正德就會上書請諫,再伐青河府,收回北原城。”
此言一出,其餘六人頓時炸了。
王則望了一眼體型敦實的工部尚書錢多,點名道:“益善兄,你怎麼看?”
錢多沉吟道:“尹正德深得大成皇帝信任,此次北伐提議恐難阻止。但如今國庫空虛,糧草不豐,軍疲器老,北伐談何容易?”
“強行北伐唯有一途,便是集合我等八姓家族之力,屆時,陛下親自下令徵調八姓族兵,如之奈何?”
眾人紛紛點頭,對這種可能已經有所預料,李巖目光巡視一圈,道:“諸位,如此一來,我八姓可就傷筋動骨了啊。”
“誰說不是呢。”
“嗨呀!”
“此事皆因南靈伯而起,我等與他勢不兩立!”
“豎子著實可惡!”
“明早定要參他一本!不,八本!”
另外五人逐一表態,八人很快統一了意見,明日早朝,待辦事項有二;一,力拒朝廷徵辟其餘七姓的族兵。二,彈劾張玉郎。
達成共識後,尚書府陷入了短暫的寂靜,而後歌舞聲起,鶯鶯燕燕,俏麗歌姬齊聚一堂,眾人推杯換盞,氣氛逐漸熱烈。
不知過了多久,酒酣耳熱,王則端著酒杯起身,環顧四下,咳嗽一聲,見吸引了眾人注意力,這才說道:
“諸位,我八姓當同舟共濟,進退為盟。”
其餘七人均高聲附和,紛紛贊同這個提議。
王則繼續說道,“即使阻止不了北伐,也要讓南靈伯吃不了兜著走,他不是文武全才麼,這次就要他立下軍令狀,收不回北原城,便以軍法論處!即便收回了北原城,也要治他一個窮兵黷武,空耗國力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