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墨女官起身後見太后面『色』疲憊,精神恍惚,便不由進言道:“娘娘可要休息一會兒?”
太后『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一言不發的點了點頭。
賀疏雁上前屈膝道:“娘娘,此事雖非民女所願,卻也因民女而起。擾了娘娘千秋,民女更是百死莫贖。還請娘娘給民女一個將功折過的機會,今日便由民女為娘娘唸書助眠吧。”
氣惱之中的太后聞言卻忍不住笑了起來。她凌空指了指賀疏雁對涵墨和梓纓二位女官道:“你們看看這孩子倒是心疼起哀家來了。”
“那自然是因為娘娘慈和寬厚,讓人不由自主的便心疼起娘娘來了呀。”二位女官便從旁湊趣又說了一通好話,總算把太后哄得笑開了顏。
太后這才轉向賀疏雁道:“好孩子,你的孝心哀家領了。不過今日裡本就是你們小姑娘聚集玩耍之時,哀家就不拘著你們倆了,趕緊去吧。”
賀疏雁心知這當朝太后確實是個面慈心和的老『婦』人,雖然當年對她有諸多苛責之處,卻也不曾惡意刁難欺凌。
現在想來那些苛責也不過是因為覺得自己配不上太子方銘絕,身為祖母的她心有不甘的緣故吧。
只是自己前世裡確實糊塗荒唐,這點上倒也並不能責怪太后什麼。是以賀疏雁也並不因此而記恨太后。
只是不記恨便罷,要讓賀疏雁在被明確拒絕後還要貼著笑臉湊上去,她也是完全做不到的。當下聽太后這麼說,賀疏雁便順著對方的話帶著黃玲月行禮告退。
出了慈寧宮賀疏雁便看向黃玲月道:“接下來妹妹準備去哪裡呢?”
黃玲月想了想,最後還是決定去御花園裡玩,賀疏雁便笑著與她道別。她看著小姑娘一蹦一跳的向御花園跑去,不由恍然間又想到前世裡,卻不知道黃玲月最後結局究竟是怎麼樣了。
只依稀記得黃大將軍率眾子弟兵堅守孤城七十餘天,彈盡糧絕,最終因援軍遲遲無法到來而戰死沙場,滿門忠烈。
小姑娘乃家中幼女,若當時她尚未許配人家,只怕也已折在了那場兵燹之中。而若她已嫁為人『婦』,那此後生死哀樂便也取決於夫家了。
其時自己早已嫁與方銘絕為太子妃,這訊息曾使得方銘絕夙夜哀嘆道:“朝中無人矣!”
想到這裡,賀疏雁卻又忽然憶起,好像就是在黃大將軍戰死一年之後,朝中忽然有聲音說是黃大將軍之死非是戰而是人禍,其矛頭直指素來與黃大將軍政見不和的左右二相。
而在右相推波助瀾之下,謠言漸漸演變成是左相賀方在暗中謀劃,意在誅除異己,謀害忠良。
當時賀疏雁為此事也曾焦頭爛額,晝夜難安。然而,方銘絕那時卻表現得無比體諒,並聲稱他堅信賀相為人絕無可能做出此事。
自己當時還曾因他這番話感動不已,並對他心懷感激,死心塌地。
事後在有司介入深查之下,確實也還了自己父親的清白。只是在朝野中官聲受損,權威下降卻是難以彌補了。
賀疏雁當時身處漩渦之中,倒也不曾細思此事,而如今回想起來,箇中流程發展,卻有頗多疑點。
她心中暗算,若一切事物都按前世那般發展的話,黃大將軍戰死便是在距今日起三年之後。大將軍的慘烈犧牲,罕見的是朝中上下統一口徑,嚴兵秣馬地進入了同仇共愾誓報血仇的階段。
這也使得當時力主此事的太子方名角威望瘋漲,其痛心疾首鐵血強硬的姿態也贏得了民眾的一致好評。
而相比他的如日中天,真正承擔復仇大任率兵前往邊境抗擊敵軍的二皇子方銘琛,便顯得默默無聞多了。
至於他出師半年捷報頻傳,不僅為黃大將軍報仇雪恨更將敵虜擊退三百里餘,收復大小城池十七座並斬首敵將四十餘人,被敵人冠以恐怖美名“不死戰神”這等豐功偉績,卻也不過是往來奏摺上寥寥幾筆罷了。
除卻一開始還為了激勵軍心民心而大肆宣揚之外,其後的戰果便被朝中有限的那幾個權高勢重之人按住密而不發。
賀疏雁也不是不能理解他們這麼做的原因。畢竟同為皇子,自有問鼎大統之權。
方銘琛在軍事上所展現的才能,與他所累積的功勳,在那些帝王將相眼中無不是威脅到太子方銘絕民意聲望的強證。
是以為確保方銘絕的地位,而將方銘琛的功績冷淡處理,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好的選擇。
何況方銘琛此人『性』情疏淡,對自己的功績是否被公正對待一事並不在意,故而在他的變相縱容之中,這些人的做法也就更明目張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