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賀疏雁這麼說,清敏郡主便心知肚明,這是怕在太后的壽宴上說身體不適,不然日後傳出去,那可就怎樣說的都有了。她無奈的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道:“姐姐明白了,若是妹妹有什麼不適,請務必記得跟姐姐說。”
賀疏雁感激的點了點頭。
就在兩人融洽地聊天的時候,外面的大太監高聲傳報道皇太子到二皇子、三皇子到一併報到了六皇子到。
卻是太子方銘絕帶著自己所有的弟弟過來給太后請安拜壽來了。
再看太后已經樂得合不攏嘴,一疊聲道:“快請,快請,他們進來。”
須臾只聽見靴聲桀桀,一行數人的步伐整齊而有力,就這麼魚貫著進入慈寧宮來。
為首一人朱袍金繡,玉樹臨風,正是當朝太子方銘絕。
只見他目不斜視,快步走到太后面前屈膝拜倒,道:“孫兒給太后娘娘請安,祝太后娘娘福如東海無盡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說著便讓侍從獻上了一尊白玉觀音。這白玉觀音本也尋常,只是方銘絕特意讓人將觀音的臉刻的,與太后有幾分相像。
如此看去,竟是太后娘娘立於蓮花寶座上,虛心合掌,兩拇指並立置於於掌內,彎曲食指還握於拇指上節,而兩中指無名指指端立合如圓,竟是捏了一個青頸觀音手印。
方銘絕也不知從何處找來的玉雕師傅,功力甚為精湛,直刻得纖毫畢現,更顯得寶相莊嚴,出塵脫俗。
賀疏雁心中暗暗笑了一聲,這禮品送得可說是流於俗套了,只不過卻又恰好貼合了太后的心意,尤其是那酷似太后長相的觀音臉龐,想來絕對能為他加分不少。
何況方銘絕本就是太后偏寵的嫡子長孫,莫說他此番送的好歹也是精心雕琢過的禮物,想來就是他送一把在御花園裡隨便拔的草,太后也會欣喜不已。
果然,只見太后紅光滿面,笑意盎然一迭聲的道:“好孩子,好孩子。難為你有心了,快起來。”
方銘絕依言起身,往皇太后邊上立了。這時才輪到諸位皇子上前獻禮。
許是太后過壽的緣故,二皇子方銘琛這回倒也沒有堅持穿他的那件黑衣,反而穿了件清清爽爽的藍袍,看起來明朗不少。
他氣宇軒昂,大步流星徑直走到太后面前,跪下道:“孫兒請太后安,給太后賀壽。”
說著便雙手捧出一副佛珠。只見那一百零八顆小葉紫檀的佛珠顆顆大小均勻,瑩潤玉透,光彩流動間隱隱可見金星閃耀,真是一副難得的佳品。
賀疏雁見此,眉心卻跳了一跳。原來前世裡她也曾見過這佛珠,只是當時這佛珠卻是在方銘絕的手上。
若是前世裡還是這樣。這串佛珠是由方銘琛獻給太后的話,卻又是因何而落到了方銘絕的手上呢?
賀疏雁心中有一道警鐘暗暗敲響。
方銘琛的這個禮物也得到了太后的讚揚,並且太后將它仔細地帶到了自己的脖子上,笑道:“哀家從今往後就靠這串佛珠傍身了。”
接下來三皇子四皇子都各有禮物送上,就連五皇子也拿出了令人驚歎的前朝書法大家的金剛經手抄孤本,引得眾人嘖嘖稱奇。
隨後便是六皇子。因六皇子前世早夭,賀疏雁對他並沒有什麼印象,如今連他的臉長什麼樣子都想不起來了,此時聽到太監唱出六皇子的名,不由得仔細看去。
只見六皇子年歲尚小,大約十二三歲的少年郎,連頭髮都還不夠長,只將它梳作總角,以紫帛束髮,更於髮尾做流蘇垂下,零星綴著幾顆珍珠,看起來倒也清雅可愛。
只是這六皇子的面目長得與二皇子方銘琛倒是頗有幾分相似,一看便知是親生兄弟無疑。因他年紀小,此番也是上前跪倒,朗朗道:“孫兒給祖母請安,孫兒祝祖母長壽安康。”
說著便拜倒叩頭。隨後從袖中取出一幅畫作獻於太后。
宮中女官上前將畫卷結過又雙手奉於太后面前,徐徐展開。只聽得眾女紛紛發出驚歎。
原來六皇子送上的竟是一副工筆寫真,三米長卷上濃墨重彩揮灑淋漓,畫的竟是百花齊放萬豔爭春的景『色』。
只聽六皇子朗朗道:“自來皆說百花只認春時節,孫兒卻非要他們往今朝一處開。若能得祖母一枚青眼,便是這花的前世造化了。”
這話說的霸道之中還有幾分稚氣,倒是把太后給逗得笑了起來,道:“哀家的孫子果然好孝心,竟欲將天下美景都呈於哀家一覽。好孩子起來吧,這份孝心祖母我心領了。”
一時諸位皇子都獻禮完畢,便輪到姑娘們了。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清敏郡主,只見她樂顛顛的從隨侍的侍女手上捧過一個雕花的盒子,獻於太后面前道:“娘娘,娘娘。您快開啟看看吧。”
太后也偏愛她這古靈精怪的作風,當下樂呵呵的把蓋子開啟了,只見裡面另有一個墨玉做成的小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