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麵包行駛得意外平穩,這讓死魚眼踏實不少。許夢曾幾度搭乘thc的墩子車,險些把他坐出了心理陰影。接連幾次,竟然全都趕上了需要飆車的意外狀況……
也不知算,這算是許夢運氣不行,還是他和中型載具相性不合。總之,這麼穩當的駕駛技術,讓男人高看了開車的小孩一眼。
等等…你這個年紀有駕照不?算了,不問了。
有些事兒鬧的太明白,吃虧的是自己。
山娃車速慢是安全感來源的一方面,另外值得一誇的,還是燕口灘的公路:這種小地方的路面能修葺得這麼整齊,該地民風一定相當淳樸和諧。
有些地方的修路工作執行不暢,是部分別有用心的本地人從中作梗造成的。這種問題難論對錯,畢竟涉及的利益關係太多,缺乏展開具體討論的前提。
公路通暢應該是大部分人的訴求才對,有些矛盾的誕生難免讓人感覺摸不到頭腦,人類可真是複雜啊。
比如眼前愁眉苦臉的老張,一直暗暗嘟囔想回家……
“剛出來就煩了,你是小朋友嗎?”許夢實在忍不住開始吐槽。
廚子把揹包抱在腿間,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就突然感覺也沒啥好玩的嘛!”
服氣。
許夢看了看,好像現在唯一能保持樂觀的人,是小和尚。
等等,這裡根本就沒有人需要靠遠足安慰心情吧。
‘我們是來幹什麼的?’死魚眼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懷疑。
“叔兒,咱到了!”韓過山停車下車一氣呵成,轉手拉開車門,釋放了被車程搞煩的“囚犯”。
腳能沾地後,讓大家的心情好了不少,眾人有說有笑進入了韓家。
“這兩間輕鋼房,都是我朋友自己建的!”老張語氣驕傲,就和房子是他親手蓋的一樣。
喬鵬飛搖了搖頭,示意這事兒不新鮮:“我在老家連村民親手堆泥瓦房都看過。”
嚴格意義上來講,確實這個才叫絕活,可惜土建築的市場在逐漸“死去”,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土壤,畢竟土房的牢靠性很不穩定,不適合久居。
有的能屹立不倒幾十年,有的一場雪就垮掉了……生命財產安全還是很重要的,沒人敢拿這個開玩笑。
許夢想到了有趣的事:“泥瓦房真的不需要砌磚嗎?”
大鵬先是點點頭,隨後又斜眼看向天空陷入了回憶,最後搖了搖頭。
“我記得我三伯建過臨時米倉,當時確實沒用磚,也沒見大人們燒製其他的固定物。”小和尚和許夢他們聊天的功夫,老張先進了院子去和老朋友寒暄。
“不對啊,那屋子是怎麼固定的?就生生用泥巴糊?”楊威也被話題吸引,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陳少爺更不必多說,在他的記憶裡連紅磚樓都印象都不深了,悄悄豎起耳朵吸收這些有趣的知識。
“泥土塊像是被‘捆’出來的,先是碼出木盒子,再透過腳踩擠壓的方式,把他們變成泥巴餅,再去壘牆。還有,泥瓦房最終要用木方穿牆,保證整體最基本的穩定性。最後抹上白石灰……”
喬鵬飛本就開朗健談,在他的講述下,三人聽得格外認真,一時之間忽略了老張的喊聲。
“回神了,嘿。小子們,都進來啊,要開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