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澄嘉第一反應不是去想如何回答她的問題,而是思考這個角色在她生命裡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每一個“我有一個朋友”、“我聽過一個故事”、“我做過一個夢”的開頭,都有很大可能是這個人的親身經歷。
但這個孩子不一樣,她是宋零,是她弟弟的養女,就算從沒見過面,她也不覺得這會是發生在宋零身上的事情。
兩人面前的溫水都帶上了涼意。
暫時沒有猜出來,宋澄嘉只得用常規回答。
女孩沒有對此作出評價,只是繼續說著自己的故事。
她曾經以為這都是他們的問題,她惶恐,她不甘,她怨恨。
但她見到了那個孩子。
寧欠瑾那一輩子,也就見過她兩次。
第一次她十二歲,中考前夕曠了個課,卻撞見父母出行。
她跟上去了,以為她知道這兩個人很少一起私下出行,兩個人大多數時候一起出門都是因為工作上的事,這次很明顯不是工作。
然後她就看到了那個孩子,跟那個女人長的很像很像,不過三四歲的模樣,小小的一隻。
那時候她第一個想法是,又有一個孩子要被禍害了。
可是後來她就知道不是。
這是他們的親生女兒,跟她不一樣的是,她從小被他們帶著出現在大眾面前,他們說以自己為驕傲,從表面上看也確實如此。
可是對於另一個女兒,他們卻藏地密不透風,好像生怕女兒顯露於人前。
寧欠瑾不會覺得這是為了更好地利用那個孩子,她憑藉著對他們的瞭解,換位思考了一下就知道,這是保護。
所以兩個人是不一樣的。
不是他們沒有對孩子的愛,只是這份愛沒有分給她。
人類是很複雜的生物,如果人不壞和對你好有意義的話,所有事情都會簡單很多,可人是很複雜的生物,這種複雜在他們的思考和情感中得到了最大的體現。
寧欠瑾不懂,為什麼會這樣,這到底是誰的錯?
剛發現妹妹的時候,她一度認為,她會變成這樣是因為她不夠好,她沒有獲得父母真心的愛。
後來就覺得去你媽的吧,是他們有問題,他們心理變態,她就成了那個發洩口。
她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相信別人的善意,認為善意之下必是目的。
更何況是感情,還是不屬於她的感情。
宋澄嘉顯然不認為可以一下子解開她的心結,聽完故事,見她沒有想問的了,就起身告辭。
桌上的水果一點沒動,水倒是喝了大半。
寧欠瑾拿起小叉子,紮了一個草莓。
“和她聊天還挺舒服的。”
【宿主,這是你的親身經歷嗎?】
系統並不能知道宿主的過往,從前寧欠瑾也沒講過,所以淇單這要是第一次聽說這些事情。
宿主為什麼不像個十六歲的少女,他終於明白了。
“是啊。”
寧欠瑾慢慢地吃著盤子裡的水果,漫不經心地應了一聲。
資料庫裡沒有相關事件,淇單本來不知道接下來該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