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駕崩,舉國哀慟,二皇子謀朝篡位,與三皇子手足相殘,震驚朝野。國不可一日無君,各地親王蠢蠢欲動,自立為王,揮兵北上。
卻不料長公主與滇王聲稱手持先王遺詔,披朝服鳳冠,在殿上對文武百臣宣,先王立太子後,留密詔一封由長公主保留,稱,若太子言行失德,悖倫天意,拂逆輿情,則廢黜其太子之位,奉昭寧公主承繼大統。
詔書一出,朝中譁然,不少老臣,尤以蘇之年為首的蘇派,紛紛質疑詔書真偽,聲稱查明二皇子謀逆真相。
周池羽手握宮中禁衛軍,有長公主和滇王扶持,而蘇家的虎豹騎皆投械歸降。
首當其衝是蘇之年,因其子串謀二皇子篡位,廢黜其丞相之位,蘇氏滿門,押入大牢候審。
適逢周朝內憂外患,周池羽奉旨涉政,處理朝事。
第一日上朝,文武群臣列席者寥寥幾人,周池羽身著硃色朝服,佩鳳冠,在龍椅旁另設座,她一落座,就有大臣皺了眉,“不合規矩,豈有女子上座之理”,
“前有先太后垂簾聽政,後有女官獻策於朝,朱學士未免太過迂腐”,周池羽攏手不語,眸光掃了眼,空了大半的席位,
於連站定,四顧而言道,“先皇駕崩,如今周朝內憂外患,朝中內外若不一條心,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此刻,應以朝事要緊”,
半響,石中玉終於開口道,“時下形勢危急,臣以為憑殿下和幾個老臣之力,如何能救周朝於水火之中?”,“是的,根本就不堪一擊”,“禁衛軍怎能跟親王的軍隊相比”,“就算有滇王的
兵,可遠水救不了近火”,底下臣子紛紛議論道。
“相比那些稱病在家而不上朝的臣子,石尚書一片丹心,心憂國事,乃大周之福”,周池羽開口說道,在中立派中,皆以石中玉為首,若能拉的了他,則朝中局勢更穩。
“殿下謬讚,老臣只是不想周朝基業毀於一旦,現下,各親王已臨近帝京,城中早已是人心惶惶,只恐怕不日就要攻入帝京”,石中玉開口嘆道,
“現下週朝根基薄弱,只要眾臣與本宮協心,定能在十日內,逼退各親王,若是眾臣再各懷心思,便是大羅神仙也難救”,周池羽篤定說道。
石中玉此刻出現在朝中,並不意味著支援周池羽登基,而是集起眾臣商議對策,一旦帝京失守,此刻誰坐龍椅都非長久之事。
“別說十日,能否逼退親王還是另說?”,“殿下可是不知民間疾苦啊”,底下有人不屑,冷言冷語的嘲諷,“十日,談何容易?”,石中玉搖頭道。
“若是本宮能做到呢?”,周池羽的聲音很篤定,她的眉眼堅毅,永不退縮,微揚的嘴角說明她成竹在胸,
石中玉看著她與先皇相似的眉眼,不同之處是眼中多出的果敢和無畏,先有太后攝政,後有女官,或許,周朝千百年來,真要出一位女帝了。
“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於連說道,幾個大臣臉色動容。
周池羽看到在座諸位眼中的動搖,繼續說道,“若石尚書等肯擁立本宮,待逼退親王后,眾大臣皆官升一級,石尚書忠膽明義,加封丞相”,
若是周朝覆滅,誰還想著升官的事,但若是周朝僥倖躲過此劫,倒不失為一個機會,眼下肯到殿參政的臣子,雖有不滿女子稱帝,但對周朝確是赤誠肝膽,否則便會學那些迂腐的臣子,告病在家了。
十日之約,關乎天下、關乎皇位...
下朝後,有人來稟,說是長公主闖去了華宮觀,周池羽皺眉,擺駕而去。
“大膽奴才!把門開啟!”,長公主站在華宮觀門口,斥道,兩名護衛站在原地不動,“姑
母”,周池羽在後喊道。
長公主轉身,看到她,眉色稍動,微揚著下頜,說道,“昭寧你知道的,本宮所為的一切,就是要看看先皇守在這裡的人,究竟是誰?”,
周池羽望著緊閉的宮門,裡邊靜悄悄的,開口道,“姑母當真不知麼?”,長公主眉微挑,神色驚疑,緩緩開口道,“真是本宮想的那人?”,
周池羽臉上平靜,“是或不是,對姑母真的那麼重要麼?若是姑母見了,又要說些什麼?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