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步踩在雪上,發出“嚓嚓”的響聲。
雪悠兒的墨發早已被雪染白,她卻絲毫不在意。
很快便走到了冥王府。
如果可以,她只想陪著他這麼一直走下去。
按照規矩,到王府門前時,應該由一名五六歲盛妝的“出轎小娘”迎新娘出轎,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始出轎。
但是由於雪悠兒本就是與君冥夜徒步到的冥王府,沒在八抬大轎裡面,所以便把這個環節省了。
雪悠兒先跨過一隻朱紅漆的木製“馬鞍子”,步紅氈,然後由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側。
君冥夜則站在喜堂左側。
高堂上一邊坐著白玉恆,充當雪悠兒的孃家人,另一邊則坐著君冥夜的父王,君閆。
君閆滿面笑容,他這個小兒子,今天終於是娶妻了。
沒有雪悠兒想象中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之類的電視劇裡經常出現的戲碼,有的只是高聲唱和的贊禮者。
只聽贊禮者喊:“行廟見禮,奏樂!”
隨後樂聲響起。
“主祝者詣香案前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贊禮者接著贊唱:“升,平身,複位!跪,皆跪!”
“升,拜!升,拜!升,拜!”
“跪,皆跪,讀祝章!”
祝章由一個十三四歲小儇跪在右側拜佛凳上讀畢。
贊禮者又唱:“升,拜!升,拜!升,拜!”
整個過程很繁瑣,雪悠兒有些不耐煩,但也知道,這是古代的成親禮儀,非常隆重,所以再怎麼不滿意也要按規矩來。
這些程式總稱為“三跪,九叩首,六升拜”。
最後贊禮者唱:“禮畢,退班,送入洞房!”
其間,新郎、新娘在拜堂時,有搶前頭跪習俗,謂誰跪在前面,以後就可管住後者。
繁縟的拜堂儀式畢,雪悠兒總算鬆了一口氣,由兩個小丫鬟捧龍鳳花燭在前面導行,君冥夜則執綵球綢帶引雪悠兒進入洞房。
走時腳須踏在麻袋上行走,有5只麻袋,走過一隻,喜娘等又遞傳於前接鋪於道,意謂“傳宗接代”、“五代見面”。
入洞房後,雪悠兒和君冥夜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由一名福壽雙全婦人用秤桿微叩一下雪悠兒頭部,而後挑去“蓋頭篷”,意示“稱心如意”。
君冥夜稍坐即出,雪悠兒換妝,客人則吃“換妝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