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拉回到一個時辰之前,在張溥長袖揮舞下,以及施鳯來、張瑞圖、英國公府、定國公府的強大號召力,一百多名文武重臣齊聚福王府邸。
福王世子朱由崧按照張溥的提點,穿著一身溫文爾雅的長袍,對每個官員都以禮相待,很是博得一大批朝臣的好感。
待眾人落座之後,首先是張溥這個欽定要犯率先開腔“諸位,我們不能再沉默下去了,自從朱由檢登基以來,寵信『奸』佞,誅殺忠貞之士,更放縱張朝忠、洪承疇這樣貪得無厭的國賊禍害地方,江南、西北等地,早已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正所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而今朱由檢已年逾十七,他登基近一年來的表現大家也已經看在眼裡,朱由檢已經完完全全展現了昏君、暴君的潛質,絕對不是我等的同道中人。
我名教立教兩千年,輔佐過無數明君、昏君、暴君,可從來沒有出現過如崇禎這般昏聵暴戾的皇帝,如今正好趁著他自己作死身陷辛鄉堡,我們乾脆改天換日,另立明君,諸位覺得如何”
雖然朝臣們來到福王府邸已經猜到了張溥及福王世子等人要幹什麼,可當張溥在眾人面前光明正大地把另立新君的目的說出來,還是令得朝臣們大為震驚,不由議論紛紛起來。
“陛下雖然倒行逆施,但他畢竟才十七歲,年紀輕讀的書少,倘若他經此教訓之後能洗心革面,我們是否應該給他一個機會,不要一棒子打死”一個平日裡在朝堂上始終保持中立的大臣眉『毛』皺起,溫和的道。
張溥冷笑道“李大人,我勸你還是不要對朱由檢抱有幻想為好,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朱由檢分明是個比隋煬帝還要昏聵暴戾的君王。
想想看,朱由檢自從登基以來,他做的哪一件事不是衝著絕我名教根基來的,他不僅重用閹宦,他還重用徐光啟等身懷墨家之術的異類,更與佛郎機人為伍,研究什麼上帝、耶穌之類的邪魔歪道。
倘若我們不趁著他身陷辛鄉堡之際另立新君,萬一韃子將他放回來繼續為帝,那我名教恐怕就要被這個所謂的上帝、耶穌之類的邪魔外教給取而代之了”
“此事,還真有這個可能,要不然,那朱由檢的萬寶閣、司設監,不可能打造出那麼多千奇百怪的東西出來,這些東西,分明跟佛郎機人帶來的東西極為相似。”一個經常出入萬寶閣購買奢侈品的官員說道。
“然也”張溥點點頭道“那朱由檢雖名為天子,但卻是我名教的最大仇寇,以往他大權在握,我等只能在他的『淫』威下瑟瑟發抖。
如今好不容易等到他陷入絕境,我們可千萬不能心慈手軟,給他一個鹹魚翻身的機會,否賊我等皆是名教的千古罪人”
“為了名教,即使是對不起陛下,那也沒得辦法了。”
“唉倘若陛下能聽我等的勸諫,不要剛愎自用,又怎麼會落得個這般下場”
“是啊,我等已經盡了人臣本分,可陛下非是不聽,我們也無可奈何啊”
“事已至此,為了孔門名教,為了大明社稷,也只能對不起陛下這一回了。”
張溥痛陳利害,諸位朝臣都議論紛紛起來,此時他們已經大都傾向於放棄朱由檢,準備另立新君了。
“諸位大人”張溥趁勢說道“想必大家都見過福王世子殿下了,福王世子和朱由檢同為神宗之孫,乃皇族血脈最為親近的天家子弟,且福王世子殿下禮賢下士,正直賢明,倘若福王世子殿下能登基稱帝,必能帶領大明走出困境,完成中興大業”
眾人聞言,紛紛把目光投向高居於主位的朱由崧,目光中不乏審視之意。
如果是在平日裡,內里根本是個廢物草包的朱由崧面對如此之多的審視目光,必定手忙腳『亂』,出乖『露』醜。
但朱由崧早前就對此場面經過十數次的排練,是以他內心雖然慌得一批,但表面上卻保持著風度翩翩的姿態。
朱由崧向眾人抱了抱拳,真摯的道“諸位大人,孤以為崇禎此前寵信『奸』佞,疏遠忠貞之士的做法是大錯特錯的,崇禎濫殺無辜、大權獨攬的秉『性』更是赤果果地展現出他根本是個昏聵、暴戾的君王。
倘若大明仍然由崇禎統治,那麼大明就跟夏桀、商紂、隋煬統治的王朝一般,只會快速走向消亡。
孤雖不才,但也是天潢貴胄,乃堂堂的太祖子孫,孤不忍祖宗千辛萬苦打下來的江山白白葬送在崇禎手裡,更不忍天下萬民生靈塗炭。
是以在大明值此危難存亡絕續之際,孤願意站出來,承擔天下臣民的重託,撥『亂』反正,令得大明走向新生,成為萬世不滅的偉大王朝”
“說得好”
“世子殿下重情重義,臨危不懼,在危急存亡關頭,更有當仁不讓,捨我其誰,把天下重擔肩挑的勇氣,我支援世子殿下登基為帝。”
“我也支援”
“我也支援”
當朱由崧說完一番義正言辭、鏗鏘有力的臺詞之後,張溥等人早就安排好的託紛紛振臂高呼起來,帶動大半朝臣紛紛表態支援朱由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這些大臣在朝堂上都只是一些喊666的小蝦米,還有一小半身份貴重的大臣仍未輕易表態,顯然這些大佬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張溥的小手段很難忽悠住他們。
“世子殿下,倘若你登基為帝,又該如何施政呢當著一百多位朝臣的面,殿下不妨跟我等細述一番,倘若殿下施政得力的話,我等效忠殿下,支援殿下登基為帝也無不可。”一名在朝堂上有著極大影響力的重臣說道。
朱由崧知道最後的考校來了,他深吸一口氣,心裡把張溥早就給他準備好的臺詞過了一遍,這才朗聲說道“諸位大人,倘若孤能有幸登基稱帝,孤將效仿三皇五帝垂拱而治,將朝政盡託付於諸位賢良處置,將武事盡託付於諸位武勳貴族,文武各得其所。”
那位朝中重臣繼續追問道“崇禎建立的軍機處、市舶司、大明旬報等新衙門又該如何”
朱由崧毫不猶豫的道“這些衙門勞民傷財、與民爭利、煽風點火,皆乃禍害也,貽害無窮,自然通通廢除取締”
重臣又道“那崇禎登基以來不斷陷害忠良、抄家滅族所獲得的非法財富又該如何”
朱由崧雖然心中不捨,但為了皇位也只能咬了咬牙道“自然是移往戶部,歸入國庫。”
對於朝臣們來說,只要財富移往戶部歸入國庫,那就跟落入他們的口袋沒什麼兩樣,是以朱由崧聲音落下,眾臣呼吸不由粗重了幾分,雙眼『露』出貪婪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