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為天生猛將,孫傳庭則擁有主帥的潛質,那麼同樣被崇禎寄予厚望的楊嗣昌,難道就只是拼爹的官二代嗎?
當然不是!
光憑楊嗣昌於崇禎十年四月十六日在《敬陳安內第一要務疏》中向崇禎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剿匪戰略,就足以令其躋身戰略家之列。
所謂“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便是將農民軍重點活躍的陝西、河南、湖廣、鳳陽四地作為“四正”,這四處的巡撫對農民軍以剿為主,以防為輔。
將“四正”周邊的延綏、山西、山東、應天、江西、四川作為“六隅”,這六處的巡撫對農民軍以防為主,以剿為輔。
“四正六隅“合為“十面網”,如果農民軍在陝西,那麼陝西、四川、湖廣、河南、延綏、山西各巡撫張網六面合圍。
以此類推,農民軍出現在“四正”任一地區,都會有六個巡撫張網以圍困之,而五省總督和五省總理則負責剿殺,這是楊嗣昌抓住農民軍流動作戰的特點,而精心設計的圍堵戰略。
這套戰略效果非常明顯,張獻忠被官軍追剿的走投無路,只能被迫接受招安,李自成被追剿得僅剩十八騎,其他各支農民軍也相繼投降,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一度有迴光返照之象。
但由於滿清在楊嗣昌戰略即將取得大成功之際南下,驚慌失措的崇禎連忙把洪承疇、孫傳庭都調回北京勤王,導致楊嗣昌功虧一簣。
而今才崇禎元年,楊嗣昌自然不會想出什麼“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大戰略,而且此時的農民起義軍,也遠未到崇禎十年那種遍地烽煙的程度。
不過隨著王二率先舉起反旗,流民之『亂』漸成燎原之勢,陝北府谷農民王嘉胤集結一群饑民造反,王二即率隊北上與之匯合,流民軍擴充套件到近萬人。
不久王二、王嘉胤率眾南進,駐軍於黃龍縣,流民軍所經之處,屠戮官吏,裹挾百姓,風靡渭北。
同時,陝北的高迎祥在安塞,王左掛、飛山虎、大紅狼在宜川,王虎、黑煞神在洛川,王和尚在延川,王大梁在漢中南部,周大旺在武都也相繼『插』旗造反。
針對愈演愈烈的流民造反,楊嗣昌根據崇禎提點過他的“囚籠戰略”,向三邊總督楊鶴、延綏巡撫洪承疇提出各地官軍以防禦為主,協助天雄軍、天霸軍、天武軍追剿流民軍的戰略。
楊鶴、洪承疇對楊嗣昌提出的戰略大加讚賞,遂採用之,流民軍在楊嗣昌的這套戰略下吃盡了苦頭,勢力範圍從陝西全境漸漸被壓縮至渭北地區。
不過也因為官軍壓迫太緊,曾經一盤散沙的各路流民軍,在官軍的圍剿下,竟開始合流起來了。
王二、高迎祥、王嘉胤、王左掛、飛山虎、王和尚、王虎、大紅狼八位流民軍領袖歃血為盟,號稱八大王,竟率領四萬多流民軍向著天武軍駐紮的銅川開進,意圖攻佔銅川,為流民軍打通關中、陝南通道。
銅川位居陝西中心,陝北黃土高原的南緣,東和東南與渭南地區的白水縣、蒲城縣、富平縣接壤,西和南與咸陽地區的旬邑縣、淳化縣、三原縣毗連,北和西北與延安地區的洛川縣、黃陵縣相鄰。
只要拿下銅川,流民軍向東可流竄至渭南一帶,向南可攻略西安、陝南等要地,等於跳出官軍的包圍圈,進可攻退可守,戰略迴旋餘地可就大得多了。
……
三月六日中午,王二、高迎祥所率領的四萬大軍兵臨城下,將整座銅川城圍了個水洩不通。
盯著前方高大的銅川城牆,王二手裡握著馬鞭,遙指銅川,對高迎祥道:“孫子兵法有云:十而圍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而今我等手握四萬大軍,官軍不過區區四千,剛好符合孫子兵法‘十而圍之’的說法,高兄弟不妨猜上一猜,我軍尚需幾日,方能拿下銅川?”
高迎祥出身邊軍,對打仗還是比較在行的,認為迅速拿下銅川並不現實,他想了想道:“大王,看明軍的陣勢,只怕他們會據城死守以待西安來援吧。
銅川乃陝西中心要地,連結陝南陝北、渭北渭南,城牆修的又高又厚,以某推測,我軍打下銅川,至少需要三天時間。”
王二點點頭,顯然他也認同高迎祥的看法,在率眾起義之初,大明官軍皆是不堪一擊的紙老虎,一觸即潰。
但是自從去年洪承疇上任延綏巡撫以來,重用孫傳庭、盧象升、楊嗣昌三位文武兼具的將領,三支組建的新軍更是讓流民軍吃盡了苦頭。
是以,即使流民軍人數是銅川四千天武軍的十倍,王二也並未輕敵大意,認為輕易就能拿下銅川這塊要地。
王二定了定神,道:“不如你派人去喊話勸降吧,我聽聞你手下收攏了一些能說會道的讀書人,看看能不能說降官軍。”
高迎祥卻搖了搖頭道:“此乃應有之義,只是大王別抱太大的希望,駐守銅川的將領乃狗皇帝派來的得力干將孫傳庭,此人一向對大明死忠,很難說降他的。
而且自從狗皇帝派來洪承疇對付我起義軍之後,我方一直處於下風,官軍正是心氣最高的時候,哪裡會向我軍投降?”
王二笑道:“這個我當然知道,便是現在,倘若官軍開出赦免我軍全體將士的條件,我怕軍中大多數人都不想再繼續打仗,只想著解甲歸田過安穩日子。
但是你我都知道,大明官府再是不過,從上至下都透『露』著‘吃人’兩個字,即使我們願意過太平日子,只怕立刻就會成為砧板上的肉,任由官府將我們宰割吧。
還是陳勝吳廣說得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兩百多年前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也不過是一個乞丐兒罷了,他能開國做祖建立王朝,我們憑什麼就不能呢?
如今大明王朝風雨飄搖,全國各地天災連連,此誠為我等建功立業的天大機緣,倘若能說降孫傳庭,對我等而言無異於如虎添翼,無論如何也要試上一試的。”
喜歡回到大明當崇禎請大家收藏:()回到大明當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