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景文、李邦華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裡發現一抹失望,他們本以為本黨同僚和他們一樣,都心懷中興大明之志。
可如今一見,卻發現本黨同僚雖然嘴裡一直嚷嚷著“為國為民”,實際上幹得卻是為了一己私慾黨同伐異之事,這讓他們倍感失望。
對於王守履、陸澄源等人的想法,範景文和李邦華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因為他們剛剛復出時,跟他們沒什麼兩樣。
一開始他們都認為新君登基沒多久就驅逐了魏忠賢、崔呈秀等閹黨首腦,想必新君對閹黨是極為不喜的,東林黨人應該抓住時機,一舉奠定朝堂上的主導地位,把閹黨徹底打落塵埃。
可是新君雖然年輕,但帝王心術卻是無師自通,居然在朝堂上大搞平衡,雖然魏忠賢、崔呈秀被驅逐出京城,但閹黨很快便以黃立極為核心,形成了新的閹黨勢力。
且這個閹黨勢力因為有皇帝的通力支援,對朝堂的掌握並不比魏忠賢、崔呈秀等人在位期間差多少,他們東林黨雖然召回了大量骨幹,但卻被皇帝和以佔據了內閣大多數的閹黨排擠,大多都被安排坐冷板凳,只能苦熬資歷。
但範景文、李邦華卻不在此列,也不知道天子到底看中了他們什麼,相比韓爌、劉宗周、文震孟等東林元老,他們的資歷是遠遠不如的,可他們甫一入京便得到了天子的重用。
如今範景文和李邦華皆加兵部侍郎頭銜,入軍機處擔任軍機行走大臣,督撫四衛營,掌握六千鐵騎,可以說是天子身邊最為信任的重臣之一,權勢極為隆重。
因為掌握權勢,且和天子接觸多了,範景文和李邦華分外明白國事之艱難,也分外理解皇帝身上揹負的萬鈞重擔。
範景文和李邦華都是對大明,對君主極為忠誠計程車大夫,對天子揹負的壓力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都恨不得自己能多承擔一些責任,好為天子減輕一些壓力。
今天他們之所以應邀前來參加東林黨人的聚會,也是抱著為天子拉攏更多人才,好為陛下效力的目的。
但很顯然,今天他們要大失所望了,這些和他們同為東林黨人的同僚們,雖然嘴裡都嚷嚷著“為國為民”,但實則他們對國事之艱、百姓之苦毫不關心,他們一直滋滋在唸的,仍然是爭權奪利,只想把閹黨徹底剷除,好取代閹黨在朝堂上的位置。
李邦華並不想和本黨同僚發生任何爭執,此時他已經有了去意,正想找個合理的藉口,好離開雅聚樓。
但範景文卻不一樣,也許他這一個多月以來一直與武夫為伍,沾染了武夫比較直接沒有彎彎繞的『性』格,竟憤而指責起眾人來。
範景文直言不諱道:“諸位同僚天天把中興大明掛在嘴邊,然則在大明深陷危機,內憂外患的之際,爾等滋滋在唸的卻是與閹黨爭權奪利,黨同伐異,毫無相忍為國的大局感,老實說在下對爾等很是失望,今天在下本不該來的,告辭!”
說罷,範景文赫然起身,離席而去,只留下一眾目瞪口呆的東林黨人。
有了範景文領頭,李邦華也懶得再找什麼離席藉口了,霍然站立,向眾人拱手道:“夢章之言,在下深以為然,還請諸位引以為戒,告辭!”
說罷,李邦華同樣頭也不回地走了。
範景文和李邦華一走,剩下的東林黨人面面相覷,尤其是姚希孟、王守履、陸澄源等幾位力主彈劾許顯純之輩,臉『色』更是鐵青之極。
他們處心積慮,原本想趁著此次東林黨密會團結廣大黨人,向許顯純發起如『潮』般的彈劾攻勢,即使許顯純得天子力保毫髮無損,也要叫天子見識到他們東林黨的力量,給天子一個警告。
可他們卻萬萬沒想到,原本和他們一樣本為東林骨幹的範景文、李邦華,卻早已被天子牢牢聯絡住了,根本不吃他們這一套。
難堪的氣氛約莫維持了半晌,王守履這才打破了沉默:“哼!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看以後本黨同仁的聚會,沒必要再邀請範夢章和李孟暗了,來了也是掃大家的興致!”
陸澄源亦不悅的道:“沒錯,範夢章、李孟暗太不識抬舉了,乾度兄,以後但有聚會,倘若還邀請他們來,那請恕在下不奉陪了,他們留,我就走!”
張溥聞言連忙站起來,賠禮道:“是在下思慮不周了,沒想到鼎鼎大名的範夢章、李孟暗,竟是名不副實之輩。在下發誓,以後但有聚會,絕不邀請這二人了,還請諸位原諒則個。”
雖然張溥在東南有偌大的聲名,半年前寫就的雄文《五人墓碑記》更把他推上了復社領袖的地位,但張溥還未參加科舉,相比黃道周、王守履、陸澄源等人,還只是個小字輩。
所以面對眾怒,張溥不得不站出來致歉,並向眾人保證絕不再邀請範景文、李邦華參加東林黨的聚會。
然則張溥雖然面上伏低做小連連向眾人賠禮道歉,實則心裡已然樂開了花。
在舉辦本次聚會之前,張溥已經南下洛陽,和福王父子朱常洵、朱由崧取得了聯絡。
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以及復社提供給他的龐大財力,張溥迅速取得福王父子的信任,成為福王府的座上賓。
面對張溥代表東林黨遞來的橄欖枝,福王父子欣然笑納,福王朱常洵暗自任命張溥為王府首席幕僚,並讓世子朱由崧拜其為師。
如此一來,張溥私底下便和福王父子結為了親密盟友的關係,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成為福王世子的老師之後,張溥的心思大起變化,認為自己與其一步步在官場上努力打拼以獲得朱由檢的青睞,還不如為福王父子謀劃,直接將福王世子扶上帝位。
倘若功成,以他和福王世子的師生關係,以及扶保福王世子登基的不世大功,張溥認為,自己將來進入內閣成為內閣首輔絕對是板上釘釘之事,何樂而不為呢?
喜歡回到大明當崇禎請大家收藏:()回到大明當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