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朱由檢很想跟他的子民們親近親近,但畢竟明朝不是現代,為了保持天子的神秘及威嚴,皇帝是不能和老百姓太過親近的。
在盧九德、許顯純等廠衛的勸諫下,朱由檢最終還是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和老百姓揮手致意後,便秘密離開了湯山皇莊,返回皇宮大內。
回到乾清宮,朱由檢回想起湯山皇莊內那高達七成的租子,一貧如洗的百姓,以及活活餓死的慘劇,越想越是心煩意『亂』,茶飯不思。
湯山皇莊還在順天府轄下啊,老百姓便已赤貧如斯,那麼邊遠地區的老百姓,他們的生活豈不是更加悽慘?
原本朱由檢因為穿越者的先知優勢,還打算按部就班慢慢地改變大明,可如今他見到大明百姓的慘狀,知道有些事情再也拖不得了,必須加快改革步伐。
展開全國的大變革既不可能也不現實,朱由檢腦子抽了才會在無權無勢的情況下,魯莽地展開全國改革,但區域性改革卻是可以做到的。
尤其是京城,作為天子腳下,天然就對大明有向心力,一直是大明統治根基最穩固之地。
就從今天的微服私訪來看,即使皇莊內的佃戶一貧如洗,甚至出現活活餓死人的情況,但朱由檢除掉民憤極大的王家之後,老百姓仍然表現出對皇家的極大支援,民心仍然站在朱家朝廷一邊。
遙想歷史上大順軍兵臨城下時,崇禎皇帝號召百官捐款籌集軍餉,結果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們一『毛』不拔,集體哭窮。
反倒是京城百姓更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崇禎發出捐款號召後,一名60多歲的老頭,眼裡滿含淚水,把自己養老的400兩銀子捐出來了,這是他畢生的積蓄。
在崇禎的號召下,京城百姓紛紛慷慨解囊,甚至不乏青樓伎女把自己贖身的銀子全部捐出來,給崇禎皇帝籌集軍餉的情況。
雖然到最後,京城還是沒有守住,崇禎皇帝還是無法避免自掛東南枝的悲劇結局,但京城百姓對大明的忠心,還是顯而易見的。
說實話,朱明皇室對京城百姓並不友好,相比漢唐皇室不斷對關中百姓加恩的舉措,朱明皇室卻不斷兼併京城百姓的土地,朱家皇帝還首開皇莊先例,帶頭與民爭利,令得京城百姓越來越難以生存下去。
即使這樣,京城百姓還對老朱家戀戀不捨,對老朱家真夠可以的了。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結合歷史上漢唐不斷加恩關中百姓和後世紅朝建立根據地進而奪取天下的情況,朱由檢認為,自己很有必要建立自己穩固的根據地、基本盤。
朱由檢身為大明皇帝,順天府無疑就是他的根據地、基本盤,要取得順天府的民心,朱由檢可以仿效漢唐皇帝不斷加恩關中百姓的舉措,讓順天府百姓生活越來越好,讓他們成為自己最堅定的支持者。
取得順天府的民心後,朱由檢便可以將改革進而推廣到北直隸,加恩施惠於北直隸百姓,擴大自己的基本盤。
倘若整個北直隸都能為自己所用,如臂指使,再來進行全國『性』的改革便容易多了。
喜歡回到大明當崇禎請大家收藏:()回到大明當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