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之中,李魁奇率先打破沉默,說道:“不瞞諸位弟兄,我李魁奇還是傾向於投靠朝廷的。一官兄弟說得對,我們不能只顧自己快活,而不為子孫後代著想啊!”
李魁奇開了這個頭,其他十八芝首領很快也反應過來了,是啊,如果十八芝全都投靠了朝廷,那大家就同朝為官了,誰又比誰大呢?說不定自己個兒僥倖得了皇帝老兒的青眼,爬到鄭一官頭上呢!
“我同意朝廷的招撫!”
“我同意!”
“我也同意!”
誰也不是傻瓜,算出投靠朝廷利大於弊後,眾人紛紛發表意見,稱自己傾向於接受朝廷招撫云云。
為了反對自己投靠朝廷,十八芝首領已經反出了一個劉香,鄭芝龍本以為其餘首領應該都不怎麼贊成投靠朝廷的。
但事實是沒人是傻子,投靠朝廷絕對比繼續跟朝廷作對有利多了,也就是劉香這等窮兇極惡之徒才難以接受朝廷的管束,非要跟朝廷作對。
原本鄭芝龍還準備好了一套說辭來說服其餘首領的,可如今一看,得,白費勁了,其餘首領面對朝廷的招撫,倒是比自己還要積極呢。
如此一來,鄭芝龍就不得不思考自己為什麼一定要接受朝廷招撫,受了朝廷招安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許是出身低微的關係,鄭芝龍年少頗為落魄,從小喜好海事,『性』情逸『蕩』,不喜讀書,有膂力,好拳棒,跅弛放縱,漸流『蕩』逸,因為後媽之故,為父親鄭士表所不喜。
十七歲時,家計越發困難,後媽汙衊鄭芝龍欲對她行不軌,鄭士表便趁機將鄭芝龍、鄭芝虎、鄭芝豹三兄弟趕出家門。
無家可歸的鄭芝龍攜弟弟到澳門投奔舅父黃程,心裡自然對父親、後媽存著一番“從前你對我愛搭不理,將來我要你高攀不起”的逆襲想法。
而這,也就是鄭芝龍為什麼心心念念總想著受朝廷招安的根本『性』原因了,鄭芝龍並非心底裡對大明有多麼忠誠,而是因為大海盜的身份,無論他實力多強,錢財再多,那也是賊寇而已,回鄉之後,只能令人害怕,根本無法光宗耀祖,又如何去打父親和後媽的臉呢?
唯有接受朝廷的招安,成為大明的官員,才能讓他光宗耀祖,讓父親和後媽低下他們自以為高貴的頭顱。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鄭芝龍還想著受了朝廷招安之後,今後開展海貿生意更加便利,繼續壯大自己的實力。
雖然鄭芝龍也傾向於投靠朝廷,但發現十八芝首領也想投靠朝廷之後,他反倒不急了。
鄭芝龍道:“上杆子不是買賣,諸位先不要急於投靠朝廷,我們還是等欽差大人開出條件,看朝廷開出的條件是否符合我們的利益,再來決定要不要投靠朝廷。”
十八芝首領們商議了半天,因為還沒有和張朝忠展開深入的談判,會議自然不會有什麼結果,只是十八芝達成了共同進退的口頭協議,好為十八芝爭取更大的利益。
休息了一天之後,張朝忠、蔡善繼兩人終於恢復了精神,今日就要跟鄭芝龍等人展開招撫談判。
至於魏良卿和俞諮皋等人,因為受傷太重,還在養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