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來笑呵呵地問道:“說來聽聽。”蔣駿笑了笑,隨後認真解釋起來。
“我看過原著也看過諸多版本的影視劇,更是見到過諸多的郭靖飾演者的表現,但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蔣駿笑呵呵地反問道:“不知道王總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郭靖在大漠的時候,學江南七怪的武功學了十八年愣是沒學會什麼東西,反過來跟著馬鈺學了一段時間的玄門內功,卻一下子突飛猛進起來?”
王秋來眼前一亮,來了興趣:“再說說。”
見到王秋來似乎也認同這個說法,蔣駿精神一振,繼續說了起來。
“再加上後來郭靖學習《九陰真經》以及學習《降龍十八掌》等武功都可以從側面的證明,郭靖並不笨,甚至我認為,他只所以看起來愚笨,並不是因為他本身愚笨,而是因為他涉世未深。”
王秋來真的有些驚訝了。
這也同樣是王秋來一直以來的感覺。
郭靖是從什麼地方長大的?
大漠。
李萍當年帶著郭靖在大漠長大,直到郭靖應約前往江南醉仙樓參加比試之前,他都沒有離開過大漠。
而自古以來,草原人,或者說當時的女真人大多比較豪放、軸。
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就算有江南七怪的教導,郭靖也不可能有什麼花花心思。
更何況,江南七怪當年也不可能教導郭靖為人變壞。
也就是說,郭靖相當於讀私塾,母親以及老師都是多對一的進行填鴨式教學,這樣誕生出來的孩子,怎麼可能是那種彎彎繞特別多的人?
他甚至連最基礎的錢財觀念都沒有。
雖然有很多所謂的金學家一直對郭靖當年初見時贈給黃蓉的天文數字的禮物而各種解讀。
但實際上在王秋來看來,郭靖就是本身不知道金錢的價值如何。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草原上,牛羊的價值要遠超金銀!
甚至在草原上的交易,也大多數很少使用金銀的。
現代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古代銀票不發達的北宋?
至於銀兩的購買力,對於郭靖來說就更沒用了。
他是來比武的。
要不是因為意外捲入到了《九陰真經》的爭奪之中,恐怕早就回到大漠成為金刀駙馬了。
也別扯什麼李萍寧死不屈。
那是因為那個時候的郭靖已經很強了。
李萍不想自己的兒子去殺漢人,這才寧死也要讓郭靖離開。
否則,如果郭靖只是一個初出茅廬,只會兩手花拳繡腿的普通武人,面對鐵木真的威脅,就算李萍死了,郭靖沒有了牽掛,他也離不開大漠!
再說,為什麼郭靖成為了金刀駙馬?
僅僅只是因為他會射鵰?
雖然原著中也沒寫出來,但是如果僅僅只是如此,恐怕郭靖也不可能成為什麼金刀駙馬。
還是因為郭靖本身的實力也不小!
雖說受限於年紀的緣故,郭靖並沒有隨軍出征,但在得到武穆遺書之後,郭靖那突飛猛進的行軍天賦,可絕對不是什麼兵書能夠填補的!
打仗這東西,與喝酒是不一樣的。
喝酒分為天生能喝,與後天鍛鍊。
而行軍打仗的天賦卻只有天生就會!
這種天賦,不是說後天鍛鍊就能培養的。
必然是先天就有這方面的天賦,才能夠無往不利的。
一個智謀、謀略雖然不及黃蓉,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足夠高了的大漠長大的漢人。
這才是郭靖在王秋來心中的形象。
然而歷代表演者卻將郭靖塑造成了憨厚老實的形象,這就有些太想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