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過審,為了不可名狀的原因,《1942》算是閹割版。
這樣的一部作品,也許它的確是一部好的作品,但是奈何這部戲的導演是馮大炮。
馮大炮此前在賀歲檔的地位,就相當於星爺於無厘頭。
聽上去十分奇怪,但在《1942》之前,馮大炮的確是有著金身的。
當一個人被捧得越高,他的作品達不到觀眾的預期的時候,就會誕生強烈的反差。
馮大炮此前身上的標籤,就是典型的喜劇導演。
可如今,偏偏要去拍悲劇。
要是大團圓是喜劇也就罷了,可到最後,也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
對於導演來說,這種行為無可厚非。
可作為觀眾,就屬實有些大冤種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1942》的票房始終沒有起色。
也正是因為如此,觀眾才會產生了報復性心裡。
賀歲檔的喜劇並不多。
就連星爺都將《西遊降魔篇》挪到了春節檔。
這就導致整個賀歲檔中間長達三個月的空窗期裡面,只有一部《泰窘》。
泰窘是喜劇,純粹的喜劇。
新的“鐵三角”的出現,也讓這部戲爆火。
然而問題就在於,這部戲雖然好是很好,也足夠有笑料,但說到底,這個故事本身十分普通,劇情方面只能算是60分及格。
主要還是依賴於三位主演的精彩演繹。
就跟大多數人喜歡在h遊裡找劇情,在劇情片裡找h戲一樣。
喜劇裡,也有著這種奇特的情況。
所以當這部戲足夠的好笑之外,也有很多人想要找到更好劇情的情況。
然而相對來說,《攝像機》本身並不是喜劇。
但是當人們知道整部電影的發生脈絡之後,你再看這部戲,就會感覺喜感十足。
有喜感,本身劇情不能說歷年最好,但相對於同時期的劇情來說,也可以說是吊打。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泰窘》的票房一路絕塵,而《攝像機》竟然也莫名其妙的火了。
許多原本因為節奏而沒有觀看這部戲的人,也在口碑反轉之後,賀歲檔又沒有更多值得看的電影上映的情況下,《攝像機》的票房直接逆勢增長到了1.4億!
日增票房,僅次於已經火出圈的《泰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