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戲會被罵。王秋來此前並沒有體會過。
這不能怪他。
從他的第一個專案,也就是上款遊戲的時候開始,他就沒失敗過。
沒失敗過,自然也就沒人罵他。
第一部拍攝的影視劇《萬萬沒想到》,直接成了現象級作品。
粗製濫造的佈景,卻反而成了粉絲們誇讚他省錢、錢花在刀刃上稱讚。
見到王秋來迷茫的眼神,福大龍輕輕一嘆。
知道王秋來成名太容易了。
這就導致他的心理年齡可能並不大。
年少成名嘛。
年輕人總是難免會遭遇這些的。
“福老師,難道非要捱罵麼?”王秋來問道。
“你這是電影,你認為觀眾去看電影,會有人看到一個小時之後,然後等待你的反轉麼?”
“這……”王秋來這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自己是犯了經驗主義的通病。
之前拍攝的《萬萬沒想到》總體時長只有五分鐘集。
所以它的“包袱”、“反轉”都簡單明瞭。
十分緊湊。
可當這個時長拉到90分鐘的時候,就會變得十分漫長。
而前面的一個小時的內容,因為劇本的設定的緣故,幾乎就是一部爛片。
所以會有人忍受著一個小時的生理與心理的巨大不適,繼續看下去麼?
顯然是幾乎沒有多少人的。
那能不能將劇情反過來呢?
仔細一想,王秋來又感嘆不行。
原因很簡單,這本來就是一部勵志的故事。
如果沒有遭遇“落”,又怎麼可能會讓觀眾有“起”的感觸呢?
一個勵志的故事,如果沒有從塵埃深處奮起而擊的努力,又何談勵志呢?
那種出生就在羅馬的人,又怎麼可能會努力再去羅馬呢?
所以這部片子的結構還真的不能改變。
可不能改變的下場是什麼?
王秋來陷入了沉默。
“如果你願意拍,我可以同意客串。”福大龍看著王秋來,認真地說道:“如果你仍舊執意要拍,那我這個老傢伙,也不妨礙幫你一把,當然,如果不嫌棄的話。”
“福老師……”
不管對方是否是真心的,此時此刻,王秋來真的被深深的感動。
一部在拍攝、播出之前,誰都知道會遇到巨大爭議,甚至可能讓王秋來一蹶不振的情況下,王秋來仍舊選擇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