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你是當局者迷啊。王家是看你會帶兵打仗,而不是看你會不會送禮,他們家和咱們家一樣,甚至還富有一些,在乎你這點禮物麼?”
丁勝的話非常在理,王家要的是謝玄將來能夠靠著武力彌補王家的短板,至於送不送禮,那又有什麼大的關係?
“不行,孟姜的禮物一定要帶。”
謝玄還沒到被別人牽著走的地步,王羲之夫婦的東西他可以不管,但王孟姜是他未過門的夫人,難道不應該討好一下麼?對方也沒看中他們謝家的萬貫家財啊!
“走,先別到朱雀橋,咱們去前面的街面上看看,選一個禮物。”
丁勝感覺謝玄有點“矯情”,沒有趙川爽快,但既然對方這麼開口了,他的角色畢竟是謝家的僕人,去阻攔似乎也不怎麼妥當,於是他們乘著小船,直接往專門賣女兒家事物的店鋪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趙川和孟姜聊得很忘我,因為對方跟謝道韞一樣,都是才思敏捷的人,趙川一下子又找到了思路,開始深化的圍繞著格物致知的不同點來寫心學的觀點。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八條目只是一回事,只是一個格物。心學就是在事情上正念頭。”
趙川一邊跟王孟姜說,一邊將觀點寫下來,他又繼續對王家小妹解釋道:“你要吃飯,在吃飯這件事上端正你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是細嚼慢嚥,而不是狼吞虎嚥。“
”你要賺錢,在家致富這件事上就要端正你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是要憑良知去賺錢,不能為了賺錢而害人。”
王孟姜似乎有所感悟,就是那句“知易行難”,知道怎麼做很容易,但實現的途徑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格物分為兩種,一種是為善,一種是去惡。”
“所謂為善,當然是把一切善的念頭都傾注到事情上。”
孟姜點點頭,趙川所做的事情,都是為善,包括蘭亭遊園的時候寫詩替自己做答給自己方便,後來救了大哥的性命,現在又幫助自己治療怪病,這都是在為善。
“但心學最講究的還是去惡,它是讓你清除掉天地間那些惡。
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是不會被你用良知之道教化成好人的,在這個教化的過程中會有更多的好人受到戕害,它不符合良知的判定。
對待惡人的唯一辦法,就是去除!”
聽到趙川的話,王孟姜愣住了,這是有人第一次告訴她為什麼要去除天下的“壞人”,當然,這個壞人也是自己心中認為的,因為心學就是強調自身對外界的認識。
“不行善,並非是惡人,但如果不去惡,那就絕對是大惡。所以,格物,就是要恩怨分明,不能跟作惡的人沆瀣一氣。”
趙川的話擲地有聲,聽得孟姜心潮澎湃,但隨後她就疑惑的問道:“但是那些壞人也很厲害啊,如果打不過他們怎麼辦呢?”
“善很脆弱,所以總會被惡欺負,惡很厲害,它存在的價值就是欺負惡。這就是所謂的惡人自有惡人磨,想對付惡人,就要有對付惡人的本事。”
趙川走到孟姜身邊,看著她的眼睛說道:“所以當你想善良時,一定要有去惡的本事。沒有去惡的本事,你的善良不堪一擊。但如果你在去惡的途中,卻慢慢迷失了本心,那也是沒有真正的理解心學的意義。”
“去惡,並不是要藉著名頭,成為另一個壞人。”
古代的奴隸起義,多半是失敗,但偶爾有成功的人,只是把自己變成奴隸主,其他的人依舊是奴隸。那些人只是打著去惡的口號,肆無忌憚的做著“惡事”,和心學所倡導的東西有著本質的不同。
趙川沒想成為另一個奴隸主,更不會像那些喊著“殺光漢人”的那些異族一樣,殺光所有胡人。殺人不一定是去惡,很多時候卻是打著幌子的作惡!
“川大哥,我有點明白你了。”王孟姜自言自語說道。
“你到底明白我什麼了啊?”
趙川一臉懵逼,不是在講心學嗎?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呢?又沒有說我的事情?
突然,孟姜精神又變得萎靡起來,身體不自然的扭動,頭上有冷汗冒出來。
和趙川談論心學,就像在大學裡跟教授們討論哲學一樣,很消耗心力的。
“你堅持一下,我去給你熬藥。”
把孟姜在床上固定好,趙川慌慌張張的把已經分好的藥包放到爐子裡面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