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惡無善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
這是什麼意思?
謝道韞雖然不甚明瞭,但直覺上感覺這是個了不得的東西,已經上升到她難以企及的高度了。
“體,本也;心之體,心之根本。心本來是沒有善沒有惡的。”
“意,心之思也。意之動乃心之活動,有善有惡是乃是各人所思所想。”
“良,善也。知,辨識也。知善知惡乃是趨利避害的好方法。”
“格物,窮究事物之理也,有所作為與行善去惡乃基於事物之理解。”
離經叛道!但是又好有道理!無言以對!
謝道韞失魂落魄的坐在床頭,已經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腦子裡全是心學的觀點。
她思索,她回憶,她在決斷。
想反駁,似乎根本沒有著力的地方。
因為趙川是站在後世無數巨人的肩膀上,碾壓了謝道韞。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飽讀詩書的謝道韞,自然知道趙川這封信的分量。
此刻她已經無法表達自己心中的震撼。
趙川信中的觀點是心學,明朝第一大神王守仁的核心學說,影響直至現代。
心學與傳統儒學的不同之處,在於道德判斷標準。
道德,中國古代的最高標準,沒有之一。
傳統儒學認為,道德標準是天定的,是社會定的,是約定成俗不能改變的。
但是心學認為,道德標準是人定的,道德標準的根本,不存咋於社會,而是存在於人心裡面。
也就是說,只要心裡有正念,善念、也就是說有“良知”,那麼所行一切事物,均是合法合理合乎道德規範的!
誰更先進,一目瞭然。心學的生命力遠強於傳統儒學。
謝道韞不能睜眼說瞎話。
她提起筆想給趙川回信,卻不知道究竟要寫什麼。同意?像是鸚鵡學舌。反駁?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說。
罷了,等謝玄回來,讓他送我去趙川那裡吧,不說清楚這個問題,晚上覺都睡不好。
謝道韞靠在床頭,閉著眼睛,嘴裡唸唸有詞,她覺得身體有點累,但大腦的活動卻極為活躍,整個人陷入了類似於精神病人的那種自我封閉的世界裡。
趙川不知道他給謝道韞帶來了這麼大的困擾,他的本意其實只是想鎮住對方,以便於下一步的計劃,不過好像用力太猛,連對方的自信都摧毀了。
在這個世界要想立足,除了要有必要的武力和財力以外,還必須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思想。
中國古代還有什麼思想能比心學更猛的呢?這是趙川一直以來所思索的,連苻堅都沒說過,謝道韞是他的第一個聽眾。
系統一直沒有聲音,趙川在估計有一個重要節點還沒到,再次爆的時候估計要逆天!
他在桓溫府衙裡看到謝道韞那楊柳細腰都要斷了,擔心她的身體,藉口如廁追上去送了一瓶定心丸,回來的時候,宴會的氣氛已經大變!
桓溫在敲編鐘,郗不知道是從哪裡冒出來的,正在宴會中央跳舞,一邊跳舞一邊還在吟誦諸葛亮的《梁甫吟》。
那個叫羅含的大叔在唱歌,不知道是什麼,聲音宏遠悠長,什麼都沒做的謝玄在一邊拍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