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子”,還是“假子”,但凡有血性、有骨氣、不哈腰、不缺鈣的男人,寧肯扔帽子,寧可掉腦袋,也斷然不給外人當兒子,被別人喊兒子,何況對方還是一個如此素質的胡人。
前秦皇始三年七月,張遇與劉晃密謀夜襲苻健,由劉晃開門接應。
不料,劉晃當天被派了外出差事,張遇不知此事,導致事情敗露,張遇被殺,苻健逃過此劫。
當時,苻雄等悍將在外征戰,朝中空虛。若不是張遇計劃不周,苻健那句有辱人格的話,很有可能就讓他腦袋搬家。
苻健雖然嘴巴臭,但運氣似乎不錯,要是就這麼死了樂子就大了。
不過這樣的事情後面還有。
皇始五年,苻健身染重病,臥床不起,侄子苻菁趁機搶班奪權。就是那個當年被他忽悠的傢伙)
苻健稱帝后,先立苻萇為太子,苻萇死後,又立苻生為太子,這件事讓苻菁很窩火。
在苻菁看來,苻健寧可傳位獨眼龍兒子,也不會想起他這個侄子。
想起苻健當年把他往死路上推,想起“汝死河北,我死河南”的花言巧語,苻菁氣得咬牙切齒,於是謊稱苻健已死,煽動將士殺進皇宮。
苻健聞聽有變,從病榻上艱難地爬起。不起來不行,再不起來腦袋搬家)
叛兵見到苻健,“皆舍杖逃散”《晉書?苻健載記》),苻菁被殺。
當年的一句話,又差點要了苻健的命。
苻菁叛亂,苻健連病帶嚇,沒過幾天就奄奄一息,於是急召苻生入宮,囑以後事。
苻健知道苻生是個“兇暴嗜酒”的主兒,擔心他不能保全家業,於是拼盡全力留下最後遺言:“酋師、大臣若不從汝命,可漸除之”《晉書?苻生載記》)。凡是不聽話的統統幹掉,歷史上還有個傢伙死的時候也對自己的兒子這樣說,結果兒子也是沒一兩年就被手下ko,被ko的那位就是南齊最後一個皇帝蕭寶卷)
人之將死,往往回歸“性本善”,所以其言也善。
歷代皇帝臨終前幾乎都要告誡太子積德行善,廣樹恩信,而苻健卻讓苻生“磨刀霍霍向群臣”,臨死也不說人話。
不久,苻健去世,享年三十九歲。
本書中苻健是很有特點的,細細品味便知。
(本章完)
.
喜歡亂世逐流請大家收藏:()亂世逐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