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寶藏,只怕謝萬會行當年司馬懿所做之事,政權無非是兵,財,人,糧,謝家土地多不缺糧,人才也有,就缺兵和財,很多數量的兵和天文數字的財,一旦有寶藏,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有錢可以賑災,有錢可以募兵,招募北方流民,製造軍備,有錢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有個人能打敗謝萬,然後能得到寶藏,自己就會出山,重整山河,把謝家拉入正軌,這就是謝安的打算。
有謝萬有寶藏,謝家將更猖狂,謝安不想看到,哪怕最後能改朝換代。
有謝萬沒寶藏,謝家野心大於實力,就像現在一樣,遲早萬劫不復,謝安想改變現狀。
沒謝萬有寶藏,自己出山收拾殘局,謝家如日中天,又溫潤如玉,這是最好的結局。
萬一沒謝萬了,寶藏也沒得到,那自己出山之後,只能讓謝家低調做人,等待時局變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丁勝並不像他對趙川說的那樣,被謝安逼迫,事實上,他不僅武藝出眾,而且極富謀略,乃是謝安最心腹之人。
在複雜的心思之下,丁勝看完趙川完成了四式十六招的刀法,心中暗自點頭。
幾年前他就注意到趙川不同尋常,就算處理街坊鄰里的小事,也頗有大家風範,於是刻意結交。現在他的進步果然神,已經得到苻堅的看中。
假以時日,必將一飛沖天。
正在丁勝傳授給趙川自己自創的絕技時,一些有野心的人也在醞釀一件大事。
風暴的中心正是藏有冉閔寶藏的洛陽!
洛陽乃是北方的中心,有著輝煌和燦爛的歷史,只不過此時的洛陽卻不是它輝煌的時候。
當年匈奴人攻破了洛陽,滅掉了西晉,衣冠南渡,流亡的司馬家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建立了東晉。
此時洛陽在匈奴人手上。
後來羯族的石勒又滅掉了匈奴人建立的漢,佔領了洛陽,洛陽就落到羯族人手上。
然後冉閔建立了冉魏國,冉魏又得到了洛陽,洛陽又回到漢人手裡,但卻不是在東晉司馬家手上。
冉魏滅亡以後,一個叫周成的人,是冉閔手下大將,佔據著洛陽,趁著天下大亂當起了洛陽的土皇帝。
氐族人的秦國,鮮卑慕容家的燕國,司馬氏的晉國,彼此間猶如東漢末年的三國一樣相持不下,這周成竟然美美的在夾縫中當土皇帝當得有滋有味。
不過他逍遙自在,有些人卻是看不下去。比如羌人姚襄。
說起這個姚襄,也是奇人。
姚襄乃是羌人,自幼有很高的名望,雄武蓋世,好學博能,以才能見識著稱。一言以蔽之,此人乃是兩晉異族劉玄德,只是未遇諸葛亮。
之前羌人和氐人都是名義上忠於晉國司馬氏的。
然後羌人的姚家和氐人的苻家搶關中,沒搶贏。於是姚襄投降了東晉,東晉把姚襄安置在譙城今安徽亳州)。
由於他太拉風了,引起同僚中軍將軍、揚州刺史殷浩的嫉妒,殷浩派人刺殺姚襄,結果刺客被其感化史書說的,作者君也覺得很離譜),告訴了姚襄殷浩的陰謀。
兩人怨恨就此結下。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殷浩看下藥迷不翻妹子,那乾脆就請山雞啊浩南啊什麼的出馬吧。
他帶大軍攻打姚襄,結果大敗,還被反殺。姚襄斬殺擒獲上萬人。
一不作二不休的姚襄大張旗鼓渡過淮河,駐紮在盱眙今江蘇盱眙),招募難民,軍隊已經達到七萬人。
分設守宰之官,勉勵督促農桑,儼然自己當老大的做派。
隨後他派使者到東晉都城建康,陳述殷浩的罪狀,並自表謝罪。
這跟渣男推了妹子說我一定會對你負責是一個態度。表面忠誠,心裡已經在尋找下一個目標。
東晉朝廷吃了大虧,但又是無可奈何,只得罷免殷浩,捏著鼻子認了眼皮底下的叛亂,名義上是自己的地盤,實際上無異於國中之國。
此時姚襄已經把目標盯到了北方的洛陽。姚襄是北方人,在離東晉如此近的地方,用朝不保夕來形容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