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琬決定早些洗漱歇息,這幾日她要忙萃音閣和宸陽殿的幾件首飾。
……
轉眼三日過去,華琬不再理會林馨,沉下心來很快制好了萃音閣要的耳鐺、簪子、步搖。
可制好了也不能送進宮,因為張貴妃要先看雲清公主的寶瓶步搖,故為了兩邊不得罪,華琬必須將兩處首飾一道完成,再於同日送入宮了。
華琬按揉眉心,萃音閣首飾容易,而張貴妃那句‘隨意制兩件’就難了,看似隨和,實際既未說何首飾,又不定花樣,是在為難人。
華琬想起張貴妃不陰不陽的說話腔調,脊背都發涼。
華琬正思量,辛蒼拿著她為國子監祭酒府夫人畫的梳背花樣到華琬身邊。
“華娘子,祭酒夫人定的金梳背,除了金材,還有七顆寶石、一塊白玉,辛蕪制嵌寶梳背,要用去五顆寶石,剩下兩顆寶石、一塊玉,我想不出合適花樣子,一直猶豫是否將玉切開。”辛蒼苦惱地說道。
華琬對張貴妃的首飾一時沒思路,幹脆放下手中事情幫辛蒼。
華琬用絲絹托起白玉,紋路細膩,質地清透,是塊好玉,但一指長半寸寬三分厚的尺寸用在梳背上確實為難,無怪辛蒼會想將白玉分了。
華琬想了想,笑道:“國子監祭酒府是書香門第,性清雅高潔,而君子比德如玉,分玉於祭酒夫人而言怕是不喜,辛蒼你正好有雕玉的本事,可以制金鑲玉梳背,梳背長兩寸,中間是折紙枇杷葉紋玉玲瓏,兩側再點綴剩下的兩顆藍寶石,色雖涼,但清幽且有意境,你覺得可行?”
辛蒼在北梁當匠師時主學玉石雕,琢玉的靈性和花樣變化雖不及華琬,但嫻熟手法不遜於凝光院琢石坊的匠師。
“枇杷?”辛蒼滿眼疑惑,顯然不知枇杷為何物。
華琬笑道:“又名盧橘,‘夢繞吳山卻月廊,楊梅盧橘猶覺香’,辛蒼可曾聽過?”
辛蒼很驚豔,“北梁沒有,但我聽商隊提起過。”
華琬用炭筆在白藤紙上勾出枇杷枝葉,葉身修長,葉邊弧卻圓潤,“枇杷有好寓意,但在首飾紋樣裡用的少。”
辛蒼很興奮,“梳背兩側我再刻兩柄相背的摺扇襯託藍寶石。”
華琬眼睛一亮,“好主意。”
“謝謝華娘子,我去制金鑲玉梳背了。”辛蒼歡喜地回到桌案前,開始在白玉上勾線。
華琬則由辛蒼提到的摺扇得到靈感。
正逢初夏,扇形正應景,前兒她去慶國公府做客時,就有不少女娘手中拿著團扇或嵌羽摺扇,好不優雅。
而張貴妃不說要什麼首飾,其實意味著張貴妃甚也不缺,她再製那些常見的簪子、鐲子,哪怕是花絲製出的新穎花樣,張貴妃也不一定滿意。
既如此她幹脆制掩鬢,掩鬢不常見,平日能見到的掩鬢又皆是鳳樣,今次她可以跳出約定俗成的東西,制柄雙摺扇掩鬢。
掩鬢第一柄摺扇用花絲技法,不過非完全編綴,而是先掐絲做摺扇輪廓,再將金絲或編綴或平填,在輪廓中成牡丹紋,第二柄摺扇會被擋去三分一,刻出尋常細褶便可。
除了掩鬢,再添一副嵌綠寶石花絲摺扇耳鐺。
拿定主意,華琬立即請婢子至鑄造坊領金料子,制完要進宮交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