鐲子的花樣定下,華琬繼續繪制耳鐺,一對鑲東珠葫蘆寶蓋耳鐺,金寶蓋綴五條流雲孔方紋串鏈,兩顆瑩白色的正圓東珠對嵌為寶葫蘆。
陶學錄對耳鐺的圖樣很滿意,令華琬繪成正本,與鄭老夫人相看。
耳鐺亦定下,華琬不捨得閑,託著腮幫子開始思考瓔珞的花樣。
至於小陶,因無所事事,無精打采地趴在華琬的桌案旁,眼皮子跟著華琬食指敲擊桌案的節奏,閉一下閉一下的。
若不是陶學錄擔心她晚上失眠,特囑咐她白日不許睡太多,她這會早呼呼大睡去了。
“一顆紅寶石,兩顆白寶石,三顆綠寶石……”小陶手指隔空點數紅綢布上的寶石。
華琬頭也不抬地糾正道:“小陶姐,白色的不是寶石,是珍珠,綠色的是祖母綠哦。”
“琬妹,快到八月十五中秋節了。”小陶數珠子數得百無聊賴,一直想拉華琬陪她玩兒,怎奈華琬一門心思撲在大白麻紙上,縱如此,能東拉西扯也好。
“還有大半月吧。”華琬漫不經心地答應一聲,中秋是團圓節,其實她不要想起還更好。
小陶鍥而不捨,“琬妹,那日有各種餡的餅子吃,你饞嗎?”
提及吃食,華琬抬起了頭,如實道:“挺饞的。”
說起日子,華琬想到後日又是旬假,雖想留在置物房一鼓作氣將頭面花樣畫成,可她也關心莫福叔他們到家沒有,還有舅舅的腿是否恢複。
“竟過去一年了……”華琬小聲唸叨,努力壓下心底起伏的情緒和鼻端的酸澀,她有些東西要帶進京來,所以還是應該回去一趟。
小陶未注意到華琬情緒的變化,見華琬對中秋感興趣,更加來勁了,“琬妹,你知道嗎,在很久很久以前,嬸娘帶我去錢塘江看過弄潮兒哦。”
陶學錄正巧過來,聽到小陶說的話,笑著輕拍了下小陶腦袋,“你這孩子,分明是前年的事,怎就成很久很久以前了?日子也不肯仔細記。”
小陶吐了吐舌頭,她隱約記得錢塘江看潮那日,她也想隨弄潮兒湧到江中,偏偏被陶嬸娘扯住,為此她還發了脾氣。
華琬笑道:“聽說錢塘江的潮水很是壯觀,弄潮兒更是驚險,‘中秋三日日欲西,一歲之潮盛今日’,那潮水是如千軍萬馬奔騰,又如巨龍能氣貫九天一般,不過小陶姐去看潮,肯定給嬸娘添了不少麻煩吧。”
“哼,才沒有呢。”小陶不服氣,嘟嘴瞪華琬,那日分明是嬸娘惹她生氣。
“兩個傻孩子。”陶學錄寵溺地看著二人,“今年是不能去了,過兩年待華丫頭在凝光院穩定,我若還走得動,再帶你們一道去錢塘江過中秋可好。”
“好啊!”
“好啊!”華琬和小陶皆撫掌歡喜,華琬由衷道:“嬸娘一定會長命百歲身體安康的。”
“沒瞧出你也是個嘴甜的。”陶學錄掩嘴好笑。
三人笑鬧著,屋外忽然傳來了叩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