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郎君不學無術,卻好附庸風雅,真真可笑。
事兒都交代完了,趙允旻收起鐫刀,取出一柄軟劍,劍尖直指另一方完好的檀木塊。
銀白色軟劍如遊龍飛快行走雲間,一陣令人眼花繚亂的光芒閃過後,一隻收攏著翅膀的雛鷹現於眼前。
趙允旻滿意地勾起嘴角,將雛鷹握在手心。偏殿門開啟時,趙允旻又變得膽小易怒,經過先才那兩名宮婢身旁,趙允旻還怨怒地瞪她二人一眼。
宮婢見趙允旻往張貴妃的宸陽殿去了,不屑地暗嗤一聲。
……
李仲仁的回信寄到工學堂時,華琬正在畫手鐲的圖樣。
讀過信,知鄉民情緒暫時安撫,而且李仲仁還會提前一天入京,華琬心情好了一點,可只要莫福叔他們一日未被放出,她就一日不能徹底安心。
華琬本以為她至少要提心吊膽十天半個月的,不想不出三日,表哥進京的日子都還未到,陶學錄便收到了好訊息。
“嬸娘,您,您說莫福叔他們已經在回鄉的路上了?”華琬睜著大大亮亮的眼睛,激動得說話都帶喘。
陶學錄笑道:“是啊,不過洛陽到京城還有段路,他們今日離開洛陽,大約需三日才能抵達雲霄鄉,明日你哥哥進京,你可以先向他報個喜。”
“嗯!謝謝嬸娘,將來那恩人若有用得到學生的地方,學生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華琬神情堅決的好似要將命都送給恩人。
陶學錄雖不認為大皇子會有甚需要華琬幫忙的地方,但還是頜首說道:“貴人所處之位置,為我們畢生不能及,只世間凡事難料,你有一顆知恩圖報的心,很好。”
第二日,李仲仁風塵僕僕地站在工學堂外等華琬,他一路趕著進京,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遠遠看見華琬滿面笑容地朝他走來,一顆提著的心總算落地。
“太好了,我一會先寫封信回鄉報喜。”聽完華琬敘述的詳細經過,李仲仁與華琬一樣,對恩人滿懷感激,只可惜不知究竟是誰。
李仲仁以為華琬還要趕回工學堂上課,不敢與華琬多說話,只催促了華琬快些回去。
“哥哥,明兒太學才放榜,一會你去哪兒呢。”華琬倒是不緊不慢的,明兒放榜,哥哥自沒必要今日回雲霄鄉了。
李仲仁想了想,“我寄完信先去木荊客棧訂間房,先才進京時,聽說潘樓街的樊樓在辦文辭會,有許多京中久負盛名的才子吟詩作詞,下午無事我去瞧瞧熱鬧。”
“哥一人在京城注意安全了。”
兄妹二人又說了兩句話,華琬這才朝李仲仁莞爾一笑,往工學堂走去。
李仲仁靜靜地看著華琬背影,渾身上下被太陽曬得暖融融。
一天很快過去,當斜陽落下,紅霞漸灰,工學堂一色的磚瓦木樓變得更加暗寂。
僕婦至齋舍長廊,將壁燭一一點燃。
白日裡除了學舍有博士講學的聲音,別處皆安靜得能聽見繡花針落地,這會兒夜色來臨,齋舍開始嘰嘰喳喳熱鬧起來。
華琬打了一銅壺熱水,正要上穿廊回齋舍,忽然一個身影躥出,將她拉到一處少人注意的簷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