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華琬細如煙的秀眉蹙了蹙,羅坊主是有說讓她去凝光院,可這是在她學成了,考量透過之後的事情。華琬老實地搖搖頭,“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資格去凝光院。”
“哎,你也不能確定啊……我就盼著能去凝光院,可每年凝光院只從學堂裡選十人,也不知我來年可有希望。”
華琬是真不知該如何回答了,只幹巴巴地說一聲‘芷蓉姐姐一定行的’,便訕訕地笑著。
王芷蓉目光似粘在華琬面上,來回打量了好幾遭,華琬說的不明不白,她只道中間的彎彎繞繞華琬不肯告訴她,心下不免開始猜忌和不滿。
林馨左右瞧二人,嬉笑道:“凝光院有甚好,我和如英姐都想去文思院呢。”
文思院是少府監下六院之首,主制皇宮及皇親貴胄府上的各類金銀器皿,新宋國的名匠師大多對文思院趨之若鶩。
林馨見華琬和王芷蓉未接話,又笑道:“對了,華琬你瞧著年紀小,不知今年幾歲了。”
“過了九月我便十三歲了。”華琬見林馨沒有拖著她問那些難回答的問題,要比王芷蓉好相處許多。
“難怪了,一整小我們一歲。”
“好了,唧唧喳喳吵得人頭疼,午時了,去食舍吃飯。”謝如英看向華琬,“那學正可派了食盒杯箸與你?”
華琬連連點頭,從案幾下掏出一隻大竹簍。
“嗯,走吧。”
謝如英雖是女娘,卻極有氣勢,不過幾句話,華琬便被鎮住,乖乖地跟在謝如英身後,甘心當個小跟班兒。
工學堂是朝廷直接劃資供給,最不缺用度。
食舍裡的吃食十分豐富,甚太學饅頭、細餡包子、江魚夾兒、湯餅、冷淘之類應有盡有,只要是華琬能叫上名兒來的都有。
華琬眼睛尖,一下瞅見一塊寫著‘特供’二字的木牌,華琬捏著木碗,朝謝如英三人激動地說道:“那兒有鮮肉包子,我們快去拿吧。”
王芷蓉撇了撇嘴角,眼底閃過一絲不屑,謝如英仍舊一臉淡漠,林馨倒是與華琬一般,笑得很歡喜,“我也喜歡吃鮮肉包子,走,咱兩一塊去。”
王芷蓉望著二人的背影,附在謝如英耳邊說道:“一隻鮮肉包子將她饞成那樣,想來不是甚大戶人家的。說甚制藝坊坊主送她進來,怕是在故意誆我們吧。”
“是何人家的你直接問不就成了,在背後說三道四。”謝如英捧了食盒去打了份湯餅,又拿了一籠四色兜子,自尋食案坐下。
……
未時中刻工學堂響了五聲梆子,入學與散學便以這梆子聲為令,五聲入,六聲散,華琬未隨謝如英三人去學舍,而是被學正接走了。
學正詢問了華琬是否識字,又對制藝瞭解多少後點了點頭。華琬雖然遲她人二月入學堂,且對制藝一竅不通,但好在識字且禮儀妥當,工學堂的前兩月,多是安排書科和禮科的教習,所以華琬沒學也能跟的上。
在幾間學舍裡兜兜轉轉了一圈,學正決定將華琬放在丁舍。
說來也巧,謝如英三人也都在丁舍。
看到華琬,林馨面上現出欣喜,悄悄地朝華琬招手,華琬回以一笑,並照丁舍博士的安排,坐在林馨右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