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也馬上就要沒工作了,而鹵肉配方是蘇娥的嫁妝,本來是等我下崗了,我們就指望這個生活下去的。現在被大哥騙走了,我沒有了配方,沒有了工作,你分家還這麼分法,媽,我到底是不是你的親生孩子?”
鄭東不在,鄭大嫂就代表他開口道:“老二,房子是分的少,可是我們要養父母啊。”
“大嫂的意思是說,以後給父母養老送終的事,都是大哥的,就不用我管了。以後咱爹媽生病住院都不用我伺候,也不用拿錢,是嗎?”
鄭大嫂囁嚅道:“那也是你的爹媽啊,你咋能都不管吶?”
“什麼話都你們說了,分給你們的東西多,是因為你們要養父母,可是又說我不能不管,啥意思,東西沒我的,出錢出力的時候就輪到我了,是這個意思吧。”
鄭西聰明,鄭母和鄭大嫂見他滴水不漏的,怎麼也說不通,不由急了:“分家是你媳婦非要分的,你現在又左右都不是,難道你就不想早點把你大哥救出來了嗎?”
一直沉默不語的鄭父忽然開口道:“老大老二都是我們的親生骨肉,沒有什麼親疏遠近之別,院裡的房子平分,兩個老人你們兄弟一人養一個。我跟著老二,鄭西啊,你不會嫌棄爹吧。”
鄭西見一向沉默寡言的父親,難得開口支援自己,不由紅了眼眶:“不會的爹,我和蘇娥會好好孝敬您的。”
他們這裡父子情深,鄭母不樂意了:“憑什麼平分啊,還有鄭南吶,她還要說婆家,到時候我們不給添嫁妝嗎?”
“老二這麼多年上班的工資,都拿回來給家裡用了,勞苦功高,憑什麼分房子就只給兩間。我們做父母的,雖然不能一碗水端平,但也不能太偏心。這些年老二的工資還有我們掙的錢,我一分都不要,也不用給老二分,到時候拿出來給小南做嫁妝就是了。”
鄭父在家裡一向都是沉默不語,整天只知道幹活,一下子說了這麼多話,鄭母一時都沒反應過來。她呆呆的看著他,好似第一次認識自己的丈夫似的,半天才回過神來怒喝道:“憑什麼你說的算。”
“我是一家之主,戶口簿上的戶主是我,這院子的房産證明也是我的,所以我說了算。鄭西,你現在就去找泥瓦匠,在院子中間壘一道牆,以後我跟著你們過,讓你媽跟著你大哥他們去過吧。”
鄭父平時一棍子也打不出一個屁來,此時這麼強硬的表態,把鄭母和鄭大嫂都給鎮住了。現在鄭東不在家,鄭父忽然雄起,和鄭西兩個男人挽成了一股繩,她們哪裡是對手。
鄭西辦事也麻利,真的立馬就跑去找了泥瓦匠,在院子中間砌牆,一分為二。三間正屋鄭西少分了一間,他也沒意見,他現在只想趕緊和大哥一家分開,好安安生生的過自己的小日子。
這樣分開,雖然吃虧了一些,但鄭西也分到了四間房子,正屋讓父親住,他和蘇娥還住在原來的房子裡,剩下的一間當廚房,一間先放雜物,以後等有了孩子可以給他住。
院牆壘好了,房子也分好了,家也分清了,鄭西怕他們反悔,還寫了證明,請了他們這一片德高望重的老先生過來做見證人。
鄭母和鄭大嫂雖然心疼,但為了能快點救鄭東出來也答應了,鄭大嫂還和蘇娥一起去做了公證,兩份東西交到蘇雅的手中,蘇雅才去扯了訴。
鄭東從看守所裡出來,高興萬分,可是回家一看原來寬敞的大院子,現在被分割成了兩個小院,狹窄了很多。而且鹵肉店不禁要給分紅,還多出了百分之十,不禁氣的吐血,可是木已成舟,他也沒辦法。
但想想始作俑者都是自己媳婦作死,嫌棄蘇娥做飯晚,不分青紅皂白的生事,惹出了這麼大的亂子。害自己在看守所住了這麼久不說,還損失這麼多的錢,不禁怒火中燒,逮住鄭大嫂狠狠的打了一頓。
鄭大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麼多天擔驚受怕的,還損失了很多錢。而且以後分了家,蘇娥不會再給她洗衣做飯,什麼都要自己來,她也是悲從中來。現在又被鄭東打了一頓,更加的傷心,在院裡哭的驚天動地的。
鄭西卻不管他們那院怎麼鬧騰,房子收拾好了,就去把蘇娥接了回來。蘇娥本來想著分家就好了,以後不用伺候鄭母和鄭大嫂已經是很高興了,沒想到分的這麼徹底,連院子都分開了,以後就不用整天看鄭母的臉色了。
蘇娥不禁高興的都要蹦起來了,得知是鄭父破天荒的開口,幫助自己的小兒子。以後只用給鄭父養老,鄭母歸鄭東他們管,蘇娥二話不說,就進廚房給鄭父做了一碗撈面條,還窩了二個荷包蛋。
鄭父老實巴交的,沒說什麼,但臉上卻浮現出了笑容,褶子都笑開了,他默默地吃完飯,又去編籃子了,還囑咐蘇娥道:“老二快下崗了,以後咱吃飯就不要太浪費了,能吃飽就行。”
蘇娥一邊收拾碗筷,一邊笑道:“爹,你別擔心,我妹在給我找門面開修衣鋪,以後我可以靠自己的手藝貼補家用。您年紀大了,就別再編這些籃子了,又掙不了幾個錢,小心再把手拉傷了。”
“沒事,我距離老還遠著吶,我還要給我孫子攢錢吶。”
蘇娥頓時羞的說不出話來,扭頭進廚房了,鄭西跟進來去親她,一邊還笑嘻嘻的道:“你聽見沒有,咱爹急著抱孫子吶,你要加油才行。”
蘇娥惱羞成怒,拿著刷子疙瘩要去打他,他們這裡歡聲笑語的,襯得那院的哭聲跟鬼哭狼嚎似的。
以前,鄭母和鄭大嫂同仇敵愾,站在一個陣線裡,一致對外,顯得關系親近。現在和鄭西他們分開了,沒有了共同的敵人,突然她們就站在對立面了,兩人一時不能適應。
鄭母以為自己娶了媳婦,就該享清福了,洗衣做飯就等著媳婦伺候。可是鄭大嫂在鹵肉店裡忙的團團轉,回來再伺候一家人吃喝拉撒,就有點受不了了。
鄭母年紀大了,不幹活還說的過去,可是鄭南一個姑娘家年紀輕輕的,也坐著等吃等喝的,鄭大嫂就懶的伺候了。
何況他們夫妻還有二個女兒,都在上小學,上要照顧老人,下要照顧孩子,還要忙鹵肉店的事,回來還要做家務,短時間還好,時間一長,這矛盾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