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堂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頭髮全白了,不過面色很紅潤,開門之後,滿臉堆笑得看著王向忠父子倆,皺了下眉頭,忽然臉色大驚得說道:“這,這不是桃花嶺村的王總麼!”
王向忠的名號,響徹整個大寨鄉,大寨鄉的村民都以認識王向忠為榮。現在王家的總公司就安在了原先大寨鄉供銷社的地方,所以王向忠幾乎每天都到大寨村來,而大寨村的村民,也幾乎都認識王總。而現在,王總竟然到徐勤堂家裡面來了,這能不讓他感到激動麼?
“唉呀媽呀,老婆子,王總來了!快進來,快進來。”
王向忠點著頭,然後領著兒子便跟著徐勤堂向裡走去。
“老徐,打擾了啊。”
“你看王總說的哪裡話?王總到我家來,那是給我徐勤堂臉上貼金了。”
進了大門,是一個門樓走廊,門樓走廊的兩邊,各有幾排木頭擱板,擱板上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戲服和各種樂器。
過了走廊,是一面影壁牆,然後繞過影壁牆,便到了徐勤堂家的天井。
徐勤堂家的天井不大,東邊靠牆的地方被開闢成了一塊菜園,然後西邊則是一個小棚子,裡面堆放著柴禾,壘著鍋灶。徐勤堂家的小院很乾淨,在小院南邊,種著一排榆樹,都一摟粗了。
然後王錚父子倆走到天井的時候,便看到一個裹著小腳的老婦人,扶著屋門口的門框,看向王錚他們父子倆。
王錚心裡琢磨:這老兩口的年齡也就六十來歲,也就是說老兩口應該都是三幾年出生的。那個年代,很多地方已經不興婦女裹腳了。
徐勤堂的老婆一邊笑著,一邊幫著王向忠掀開了擋在門口的門簾。
天熱,蒼蠅蚊子橫行,所以這家的主人便將紗網縫起來,然後在紗網的下邊墜上一些石頭,而將紗網的一邊用釘子釘在門框上,另一邊的門框上面貼上一些鐵皮,然後再在紗網的另一邊綁上一些吸鐵石,這樣一個既通風又能擋蒼蠅蚊子的門簾就做成了。
看著這家的門簾,王錚忽然想到,當年他們家不就有這樣的門簾嗎。
而現在,自己家的小洋樓裡面已經都安上了紗窗,不會再像以前那般寒酸了。而這個年代,大寨鄉里面許多老百姓,實際上還是很窮的。
聽到說王總來了,徐勤堂的老婆還納悶是哪個王總,一看,來的是個面相和善的人,便也高興起來。
徐勤堂家的正堂屋屋門前有三層臺階,臺階不高,三四歲的小孩抬腿就上去了。然後臺階的兩邊壘著兩個水泥臺子,然後水泥臺子的東邊,是一池長方形的沙坑,沙坑裡面長著幾棵爬秧的地瓜。這池子是用來育地瓜苗的,所以在當地又叫地瓜池子。
大寨鄉因為山地多,灌溉不方便,土地也不是很肥沃,所以每家每戶都有種地瓜的傳統,而這個地瓜池子,也是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東西。
水泥臺子的西邊,則是徐勤堂家放煤炭的地方,煤炭怕焚了,現在被塑膠布蓋著。
跟著父親進了屋之後,王錚覺得頓時涼快起來。
徐勤堂家的房子是青磚紅瓦的老瓦房,得有個十來年的年頭了。
進了屋裡,會看到地面上鋪著紅磚,然後紅磚上剛灑了一層涼水,水汽蒸發,帶走了熱量,起到了空調的作用,所以屋裡要比外邊涼快很多。
“王總,怎麼有空到我家來呢?”
王向忠坐到徐勤堂家的馬紮上,然後笑著說道:“老徐,我這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呀。”
“哦,是不是找我老頭子有什麼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