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晚上的時候,劉家人給王家打來電話,說是劉燦路兒子退燒了。王家聽到這個訊息,都很高興。
然後第二天,王家便準備安心走親戚了。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正月初二回孃家,而魯中市大部分地區卻都是正月初三回孃家,這也算是魯中市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風俗了吧。
俗話說,三里地變風俗,十里地改口音,不同的地方又不同的風俗,這也算是正常現象。
大年初三這天,王錚先開車將母親吳秀芬和妹妹王寧送到了姥姥家,然後又回來了。
因為今天他和父親還有一項重任要做,所以打算今年初三就只讓母親和妹妹在姥姥家吃飯,而自己和父親則一方面陪三個姑姑和姑父,另一方面一定要想方設法說服自己的二姑父沈英去跟他的老姨夫學中醫。
王錚三個姑姑,其中大姑和二姑都比自己的父親年齡大,然後三姑年齡最小。大姑父叫胡立海,是胡家宅村的村長;他的二姑父叫沈英,是南倉峪村的一個建築工人;他的三姑夫叫崔成海,現在也在在王家的公司工作,負責財會工作。
三個姑姑家,數沈英家最窮,而從小到大,王錚記得,就這個最窮的姑姑,反而是最疼自己的親戚。
所以,王錚有心讓自己的二姑父沈英學中醫,將來自己幫著他開一箇中醫門診,絕對會很賺錢。
王錚的二姑父一家最先來到王錚家,看著二姑父家比自己大了三歲的表哥來了,王錚很高興。
沈英和王錚的二姑姑王向敏就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沈悅,後來99年的時候考上了海洋大學,後來留學去了美國,然後後來在那邊拿到了綠卡,成了外籍華人。
小時候,王錚經常住在二姑家,然後跟著表哥的屁股後面爬到南倉峪西邊的小山上,一玩就是一天。
而長大後,山隔地遠,兩個人見面的機會少了。甚至於自己在掛掉之前的三年裡,都沒有見到過表哥一面。
大姑家的表哥現在已經結婚有了孩子,年初三已經去了他自己的丈人家,成家以後表兄弟也很少見面。
三姑家的表妹比自己小四歲,現在才上一年級,現在就在自家資助建立的小學裡面上學。
一家人也就是過年的時候才能聚在一起,相互之間話著家常,其樂融融,顯得溫馨而又甜蜜。
坐下之後,聊著聊著,王錚便將話題扯到了讓二姑父學中醫的話題上。
剛開始沈英是一百個不願意,不過全家都覺得讓沈英跟著他的老姨夫學中醫是個好事,到最後,沈英也被說動了。
這時王向忠又提出來,如果沈英學中醫的話,會耽誤幹活賺錢,家裡可能緊張點,然後提出每年資助他兩萬塊錢,貼補家用。
這件事一開始沈英態度很堅決,不過倒是王錚的二姑王向敏說話的意思有些活路。
王錚知道沈英的態度堅決,而且很有骨氣,別說要王家贈送的錢了,就是當初王向忠讓他到公司裡面來工作,他都覺得不合適,所以到現在日子還過得緊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