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忠著急地問道:“兒子,你這小腦瓜好使,是不是想到啥好點子了?”
“爸,你看南河裡面那麼多沙,可都是上好的建築材料,挖出來可以賣好多錢的!”
然而聽到兒子的建議,王向忠卻連連搖頭:“挖沙賣錢?不行不行,一方河沙25塊錢,咱們家現在至少需要1萬2千5百塊錢,這要賣到猴年馬月才能賣夠這麼多錢呢?”
挖河沙賣錢,桃花嶺村並不是沒有人幹這項工作,但是要說賺大錢,這對1991年的桃花嶺村老百姓來說,簡直就像是天方夜譚。一年下來,桃花嶺村南河的沙子能賣出去三十方二十方,就算是放了衛星了。河裡的沙很多,也都是上好的建築材料,可是這麼多年來,就沒有一個指望著河裡的河沙能賺大錢的。
為什麼呢?因為河沙畢竟是建築材料,如果沒有人搞建築開發,那河沙再好也不會賣上多少錢。
1991年,別說農村,就是城市裡面搞的建築開發也不多。
不過,這種情況很快就要過去了,大家迎接來的,是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到處都在拆拆拆,到處都在建建建。而作為重要建築材料之一的沙子,價格也是一漲再漲,從1991年的25塊錢一方,漲到2016年的時候便成了150塊錢一方,25年的時間價格翻了6倍。
而挖河沙的成本是多少呢?
河道挖沙成本主要包括三部分組成:一、向政府交的管理費;二、挖掘成本;三、運輸成本。
雖然說1990年國家就頒發了《河道採砂收費管理辦法》,但是因為省裡的執行檔案一直等到1993年才下來的,所以要想辦理河道採砂許可證就只能等到1993年了。沒有證,就沒有資格向國家交納這筆費用,所以在1991年的時候這項成本是零。
按照1991年時候的行情算,租賃一臺挖掘機一小時的費用是30塊錢,挖掘機一小時可以挖100立方以上的河沙,也就是說,一立方河沙的挖掘成本是三毛錢不到。不過在1991年的時候租賃一臺挖掘機可能比較困難,而直接僱傭人工裝沙子,成本要高一點,估計能到一立方一塊錢左右。
再說運輸成本,一輛裝滿的12拖拉機能裝1.5方河沙,運輸費用是5毛錢每公里,換算成河沙運輸成本就是一立方每公里的費用3毛3分錢。
三項成本加起來,寥寥無幾,對於25塊錢一方的銷售價格來說,絕對是超級暴利行業。
如果誰要是能給河沙找到市場,那絕對能靠著河沙賺大錢!
而眼前,王錚忽然想到了一個河沙的巨大銷售機會。
“爸,我聽楊明說,大寨村的東邊在修公路,他爸爸帶著建築隊去修路了,有許多人向修路的工地供應建築材料,楊明說現在工地上最缺沙子了。”
“你是說205國道吧,工地上缺沙子?”
王錚的母親吳秀芬眉頭舒展開來,重新又拿起了毛線,繼續打毛衣。
“當家的,我覺得咱兒子說的也算是個主意,要不你現在趕著大家都還沒睡覺,去問問楊明他爸爸有沒有這回事。”
王向忠在屋裡來回走了好幾遍,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樣子,最後從王錚的房間裡面抱出來一紙箱蘋果,說:“秀芬你先哄著孩子睡覺,我去楊明家打聽打聽去。”
看著老爸走出去了,王錚心裡面暗笑著說:老爸,你就等著數錢吧。
不過,王錚還有一個擔心,老爸以後發現了南河裡面巨大的致富機會,萬一要是一門心思的光想著挖沙賺錢,一方面破壞了南河的生態環境汙染了南河的水,另一方面自己家承包的三百畝蘋果園肯定撂荒。所以,這放出去的風箏怎麼收回來,確實是個難題。
先不管了,王錚困了,便去睡覺了,小孩的覺要比大人多。
第二天一大早醒來的時候,王錚沒有看到老爸,聽母親說,父親昨天從楊明家回來一臉的喜悅,說是去修路的工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