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正午時分,烈日當空,霧氣盡散。溫熱的陽光自雲層中點點穿出,透過樹林,一縷縷極不規則地撒落於地。
桃苑之中,偏就在苑牆邊種著顆李樹,彼時李樹已結了果,飽滿圓潤,玲瓏剔透的李子掛在枝頭,頗得叫人心動。
遂,三五成群的小郎蜂擁往李樹邊擁來,全望著枝頭上累累的果實,口中生津,作勢便要去打那樹上的李子。
見此,同是幼年的王玉溪不屑一笑,瞭然的眸中死寂一片。
卻偏就這時,一女童蹬蹬朝李樹邊跑了來。女童扎著圓滾的花苞頭,一襲櫻色儒裙飄逸靈巧,彼時顯然在鬧脾氣,紅嫩的小嘴兒嘟著,理也不理後頭窮追著的老寺人,只鼓著白淨的小臉,嬌滴滴地喊著:“要歸家!要回宮!再也不出來玩兒了!”
老寺人顫巍巍地跟著,見女童越跑越快,生怕她跌著,忙是上前拉住了女童的小手,蹲下身簇著她,四下一看,指了指圍在李樹下攀枝摘李的小郎們,討好地哄道:“殿下您瞧,那樹上的李子又紅又大多好哇!咱們也去湊湊熱鬧?”
按理而言,一般的小童,便是不顧那李子不李子的,見了三五成群的小郎擁在一處,也會湊上前去看看熱鬧。
卻哪想,女童聽了,澄澈的杏眼骨碌碌地轉著,小腦袋搖得直像個撥浪鼓,更是撅著小嘴惱道:“不去!不去!路人又不傻!樹在道旁而多子,定是味苦不堪折,才能墜在枝頭無大恙!”
說著,她更是翹起了小下巴,猶如嫩藕的小手央著那老寺人,雖是聰明得不得了,脾性卻也挺大。語聲清脆猶若銀鈴,直是奶生生地囔道:“要歸家!要回宮!你再不帶我走!我就惱啦!就叫君父揪了你的頭髮給鳥兒做窩!”言及此,她的小手還就真拽上了老寺人那少得可憐的鬢髮。
如此,直把那寺人急得哎呦出聲,忙抱起她一個勁地哄:“哎呦呦,小千歲!您輕些!輕些!好殿下!咱們這就走!這就走還不成麼?”說著,便就在正午十分之時,急急抱著女童自李樹旁一徑走過。
碂叟與恭軼看了眼天色,終於見一女童被抱著走近,心下直是大定。
彼時,又恰有一小郎自李樹上摘得熟李,卻那小郎只就著李子咬了一口,便呸地吐在了地上,扔得老遠,苦著臉叫道:“甭摘了!甭摘了!澀掉牙了!看著個大又紅!竟是苦的!”
聞言,碂叟與恭軼對視一眼,均是一怔。便就並未見著王玉溪自樹蔭下走出,在李樹不遠處,撿起了自女童身上落下的一枚晶瑩玉牌。也更未看清,那埋在老寺人懷中唔咽囔著歸家的女童,到底長得怎般模樣。
卻那日,赴千禧翁百歲宴,能稱得上殿下千歲的女童,不過夏公主錦端一人而已。
望著緊閉著雙眼的周如水,王玉溪的目光專注而又凝重,窗外月光清幽,周如水就那麼乖乖窩在他的手邊,像只遍體鱗傷,卻依舊溫順的小兔。
這一刻,幼時的記憶忽然就與遇刺前的場景重疊,那個紅嫩的小嘴兒嘟著,鼓著白淨的小臉,嬌滴滴地喊著:“要歸家!要回宮!再也不出來玩兒了!”的小女童,與周如水恰恰重合在了一起。
那相似的語調,相似的話語,甚至如出一轍的神情,都叫王玉溪自眼底深處燃起了炙烈的火焰。
他一直以為,愛慾於人,猶如執炬,常有燒手之患。遂便將錯就錯,夏錦端如何,他都隔而觀之,不甚在意。便是風淺樓如何自恃挑釁,他亦無動於衷。
這一直都是他埋藏在心靈深處的秘密,他早便曉得,夏錦端並非他的隔世有緣人。他也從不願去追究,這有緣人到底是誰。
因他深諳,便是因了不知,因了錯認,他才無有軟肋掌於它手。
卻此時,望著周如水蒼白嫩滑的小臉,王玉溪緩緩伸出的手指微微抖了抖,一聲:“憨哉!”嘆息而出。須臾,終是忍不住嚀喃道:“我自小便篤定,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卻緣之一字,真逃不掉麼?”
須臾,他長嘆一聲,捂著傷口緩緩起身,小心翼翼地將周如水抱上了榻去,推門便自屋內走了出去。
彼時,雨雪已停,涼風疾疾。
森寒的涼意叫王玉溪低低咳嗽了兩聲,他斂眉,自袖中取出兩根鎏金箔管,輕巧彈入了身後的屋門之中。少頃,一陣白煙徐徐飄散開來,無色無味的催眠暗香,不多時便入了屋中眾人的鼻息之中。
緊接著,王玉溪徐徐朝外走去,他微仰頭望了望頭頂昏暗的夜空,風華瀲灩的眸中氤氳流光,虛幻得好似一碰就碎。待他輕放暗哨,暗處便倏地現出了兩名黑衣暗衛,暗衛單手握腕,朝王玉溪屈膝一拜才道:“公子,屬下來遲,該當罪過。”
聞言,王玉溪卻只是漫不經心地擺了擺手,垂眸低問道:“眾家情況如何?”他的聲音很輕,卻不失威嚴。
暗衛忙是走出一人,低聲回稟:“稟公子,除去甄氏、婁氏、南宮氏與司馬氏,其餘家族均有傷亡。謝二郎為救蕭家家主蕭隼斷了條腿,謝相倒是無事,更道賞花宴不得不辦,延期十日後,照舊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