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孫權思索之際,又有兵入報道:“啟稟將軍,據臨川傳來急報,蜀軍建安、廬陵皆向臨川進軍,臨川向將軍請求援軍。”
此時又一兵入報道:“啟稟將軍,蜀軍柴桑有動靜,蜀軍發動水軍從長期鄱陽湖而來。”
孫權問道:“可是有多少船隻?”
兵道:“不多,大小船隻不過百餘只。而且每日如巡邏一般,未到鄱陽湖湖心,就自動退軍而回。”
孫權再問道:“可是何人引軍乎?”
兵回道:“只見為首大船所豎之旗乃書‘蜀錦帆都督甘寧’”
孫權一聽,大笑道:“好,好一個‘錦帆賊’甘寧在為之時有“錦帆賊”之稱)。你居然敢戲弄本將軍,孰不知已被我看破矣。”
太史慈不解問道:“大將軍為何大笑?難道已知如何退敵了乎?”
孫權起身叫人開啟地圖,指著對部下道:“甘寧之所以在鄱陽湖上欲攻不進,你道為何?”
眾將不明,問道:“為何?”
孫權道:“昔日未有大江北岸之兵,無臨川之患,我對鄱陽湖上之兵無疑,此無非是想探知我軍動靜,有無攻其無備。然今有大江北岸之兵,臨川之患,吾才言知其實蜀軍柴桑所駐之軍並不多,而且有可能是在夜渡北岸,甘寧假借其帥旗為晃,讓我等以為蜀軍大軍在柴桑與九江,讓我軍固守鄱陽湖上,而他們是要趁我不備,欲從我軍之後湖口與臨川來夾攻鄱陽。”
太史慈道:“大將軍,小心此是龐統的奸計。”
蔣欽也道:“是啊,大將軍,龐統此人善施計略,想昔日陸伯言軍欲攻取廬陵,未到廬陵就被一場大火燒了回來。”
孫權道:“汝等何其膽小,縱然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應是陸伯言,你等為何也如此?”
淩統道:“將軍,話雖如此,但還是小心防備為上策啊。”
孫權一聽,覺得也有理,道:“如此說來,你等有何高見?”
太史慈道:“以我觀之,龐統用兵虛虛實實,實者乃虛,虛者乃實,就大江之北蜀軍建造戰船來看,將軍勿輕信目前。如若蜀軍大軍真的已到了大江北岸,他等為何卻要做得如此明目,讓我等所見呢?就算蜀軍要從此而過,襲擊我軍之後,應出奇制勝才對,為何廣支帳蓬呢?依屬下之見,此必晃作疑兵,至於其為何為豎帥旗,而是因為帥旗本不在其處。”
孫權聽後也點了點頭道:“子義所言也並非無理。依將軍之見,蜀軍大軍依在柴桑,並未動了。”
太史慈回答道:“不錯,不過如果只要我軍北上至湖口,蜀軍必然出動水軍,全面進攻我鄱陽而來。正所謂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出奇兵也。這就是龐統之計。”
孫權道:“那依子義之見,我等應如何?”
太史慈回道:“敵不動,我不動,我軍只要固守湖口與鄱陽湖上,以待蜀軍來戰,到時再出動,可保鄱陽矣。至於臨川,只要堅守可退蜀軍矣。”
孫權從其言,道:“好,我倒要看看這龐士元有何過人之處?”
<a href=>起點中文網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