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此,無人想起,一說此,周瑜深感氣息通暢自如,不再腹脹,一切皆正常。周瑜息怒道:“未有也,今我深感氣息通暢自如,不再腹脹了。”
魯肅等將見周瑜如此一說,皆面露喜色。
周瑜雖說自己病有所愈,但其對自己下毒卻實不對,他對太醫道:“可是你對我下毒與此有何關?”
太醫道:“都督知曹操知而大喜過旺而導致氣血堵塞,上氣不能入,下氣不能通而病,腹脹難受。都督乃受傷,失血較多,於是我先開之藥乃補都督血氣不足;中開之藥乃疏通都督氣血堵塞,下氣要通,當然要用巴豆,使都督上下氣通,此乃治本,我料都督知我下毒使都督受這拉肚跑廁之苦,會生氣,然越氣越好,最好大發雷霆,因為此乃治標之法;然後我開方之藥乃為都督補身養血,可使都督病痊癒。”
周瑜道:“哦,原來如此,我錯怪太醫矣。你乃有功,應得重賞。”立叫魯肅重賞太醫。
太醫謝周瑜道:“多謝都督。不過都督在此間都督不可急歡,急怒,恐此病未痊癒,又生他病。”
周瑜道:“我知矣,你下去,多謝太醫的妙醫治公瑾之命。”
卻說周瑜欲養病一月,不敢輕易出兵,魯肅建議道:“都督,依我之見鉅野等城小,守將不住,今都督又有傷病在身,不若退軍回徐州,據守沛城,梁都等城。”
周瑜點頭,從其言,次日引兵向梁都而去。
卻說魏主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承其位,立與大臣商議如何退兵之策。
太傅司馬懿出道:“陛下,臣以為從北海、博陽等城出兵,先收回下邳、東海等城;此一乃可防東吳進軍我青州,亂我後方;其二,可從此進軍取其淮陰、淮安,攻其徐州後,而陛下出軍兗州攻徐州,此兩路夾攻,徐州可得。其三,可使兵助豫州汝南進取東吳合肥、廬江,直逼壽春城下,此乃有圍魏救趙之計也。”
曹丕聽後,連連點頭稱是。
荀攸出道:“仲達之計妙哉,然如果蜀軍自新野來取豫州,我軍汝南豈不是危危可及了乎?”
司馬懿笑道:“公達大可放心,蜀王蘭飛何等人物,其取信於天下百姓,豈可出爾反爾,有失天下百姓之信任乎?公達難道忘了先主之言了乎?如若蜀軍要進攻我豫州、許昌,為何還不出兵,此刻間正乃我魏國與東吳交戰之秋,其大有機可趁。為何卻按兵不動呢?”
荀攸道:“此不過時機未到,蘭飛乃等我大魏與東吳兩敗具傷之下再出兵,現只不過坐觀虎鬥矣。”
司馬懿道:“公達之言何人不明?!只不過事有緩急,有先後,有主次。蜀與我大魏約三月之期,如若不在此期之內退卻吳兵,到時蜀軍再北出箕關、西出洛陽、南出南陽、新野,兩面受敵,如何拒之?”
此時賈詡亦出道:“仲達所言甚是,然據我所思,蜀軍也應自荊州起身攻東吳矣。”
曹丕一聽道:“哦?文和為何有此想法?”
賈詡道:“蘭飛不會坐視東吳強大,一旦東吳強勝,對其滅吳大有不便,固此臣有此斷言。”
司馬懿自思著想,曹丕見此,道:“司馬太傅,你有何看法?”
司馬懿道:“文和所言不差。況且東吳幾次失信於蜀,又假結秦晉之好行刺蘭飛,此等仇恨蘭飛豈有不報,今周瑜出兵在徐州,蜀軍必引軍自荊州攻取江南。不過陛下,我想不論是蜀軍攻不攻取江南,我大魏之軍也不可待慢,應立刻發兵攻取徐州,重拾河山。”
曹丕道:“太傅所言甚是,就依太傅之計,先奪回下邳、東海,取攻淮陰、淮安,再攻其後,我自出兵直逼徐州。”
曹丕乃命司馬懿為都督,賈範,耿紀為行軍司馬,徐晃、夏侯霸為大將,夏侯德、曹成、曹順等為副引軍十萬從博陽出兵,向下邳進發。自親率大軍十萬,使賈詡為軍師、荀攸為行軍司馬,曹彰、曹仁為大將,王忠,田豫為副,王雙為先鋒,向沛城進軍。
<a href=>起點中文網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