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道:“正所謂兵不厭詐,對敵何來講信用?大王可知昔日漢高祖劉邦與霸王項羽定約劃商丘為界,共分天下,項羽允之,乃放鬆戒備,誰知劉邦在這時趁機發兵攻楚,後乃得天下。再者曹賊乃漢之奸賊,伐之乃軍民之願。”
孫策道:“好,就依公瑾之策。”
孫策與周瑜、魯肅出,孫策乃依周瑜之計告知華歆道:“我允貴國之約,我東吳一面引軍攻荊州,一面發兵至壽春,出兵經豫州至南陽助魏拒蜀。公大可回報你主。”
華歆允之而去,回許昌見曹操。
卻說南陽諸葛亮乃書信一封與洛陽蜀王蘭飛。
書曰:亮自引兵出武關,不負王命攻克南陽宛城,襄陽都督黃嚴也攻佔新野;亮亦聞大王出兵潼關,攻函谷關,親披掛上陣,斬殺敵大將夏侯淵,取得洛陽,亮早知大王武藝非凡,勇冠三軍,自大王荊州起事,後取荊州,入蜀,定南中、雍州、西涼,然今亮則不以為然,大王乃大蜀之主,望大王以天下社稷為重,不可輕易披掛出馬,如若有失,我軍如群龍無首,乃何以定天下,臣等何去?望大王思之,慎之,此為其一;其二,今我軍兵強馬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此皆乃大王治軍有理,兵將齊心;以我觀之,不用多時,中原之地乃我大蜀定之。然如今大事告成之秋乃恐東吳來襲我荊州,曹操必使人前往東吳,說之利害,聯吳攻我不備,請大王使人前往東吳,結昔日聯盟之好。
我閱書畢之後,道:“孔明乃深知我意也。”
我乃命馬良為使,前往東吳。
就乃在魏華歆離吳之後一日,兵入報吳王孫策道:“啟稟大王,蜀王蘭飛使馬良為使來見吳王。”
孫策一聽道:“魏使剛出,蜀使便至,是何道理也?”
周瑜道:“大王,此馬良來,必為再加深昔日盟約之好,大王應如何應答呢?”
孫策道:“按其昔日之約,允之便可矣。”
周瑜道:“大王此乃未顯出誠意,恐蜀王不悅。”
孫策道:“那依公瑾之言,應如何是好?”
周瑜道:“大王乃有一妹,能文能武,大王何不與蘭飛結秦晉之好,以示誠意。”
孫策怒道:“不可,我乃只其一妹,妹之幸福我豈能就此葬送呢?再者需得母同意。”
周瑜道:“大王,此乃計也!”
孫策道:“何計,願聽公瑾之言。”
周瑜便在孫策耳邊如此如此一說。
“此果然乃好計。”孫策拍手道。可轉一想又道:“如若此事敗露了,如之奈何?”
周瑜道:“人皆愛美,見美女不動心者,非乃人也。我相信蘭飛也如此,只好此事一旦成功,蜀軍乃群龍無首,我乃可進取荊州,取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可以大江為險,阻蜀軍,可進取交州。而北面蜀軍必與曹操相戰,我等可趁機取徐、豫兩州。”
孫策道:“此可行否?”
周瑜道:“現蜀日愈強大,如若不厄制,魏滅我東吳豈可存乎?再者,如若民心思定,久不發兵,兵也不思再戰矣,故蘭飛進軍中原。”
孫策道:“公瑾之言甚是。”既從周瑜之言。
<a href=>起點中文網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