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粒足以載入賽季十大進球的高空轟炸出爐後,倫敦媒體集體變臉。
正經一點的《泰晤士報》《倫敦標準晚報》《每日郵報》,喜歡譁眾取寵的《衛報》《太陽報》,還包括華人報紙《華中時報》《華聞週刊》,被同時戮中g點一般,連篇累牘,不眠不休,極盡吹捧之能事。
其實尤墨本場比賽的進球效率一點也不高,8次射門才進1球的水準跟他以往30左右的射門轉化率壓根不在一個檔次上。這些媒體在此時一擁而上使勁吹捧,當然也不是真實態度的體現。
所謂的,捧的越高,黑的越狠。
媒體喜歡噱頭,諸如“特訓歸來”“更衣室話語權爭奪”“打臉與反打臉”,都是他們的盤中大餐,錯過了自然可惜。<o用一粒個人色彩濃厚的進球霸氣迴歸!”
“誰說華人身體素質不行?足球場上同樣有飛人駕臨!”<o一雪前恥!”<o率領阿森納的替補們絕境重生!”<o?”
雖然媒體炒作的熱鬧,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尤墨不可能在週末首發。
下半場那種作戰方式並不是阿森納的常規武器,在這樣一場至關重要的比賽中,溫格不可能用對手最擅長的方式來踢。
不過不可能歸不可能,一家人總算揚眉吐氣了一把。
有時候就是這樣,對於外界的批評與非議,當事人不在意是因為相信自己有能力扭轉這一切,身邊的親人朋友沒有這份底氣。難免會顧慮重重。尤其像王丹這種心比天高且脾氣急躁的傢伙,即使知道媒體的德行都差不多,也難以遏制心中的火苗蹭蹭往上躥。
這次尤墨不只被英國媒體黑的一塌胡塗。國內媒體也不遑多讓。對這樣一個不服從足協管教的傢伙,媒體們捧起來的時候小心翼翼。黑起來那是毫無顧慮。
畢竟表現再好也不能抹殺“拒絕為國足效力”這種大殺器!
阿森納隊的比賽雖然國內能看到直播的不多,但歐洲冠軍聯賽受眾面極廣,資深球迷個個耳熟能詳。這場無關大局的比賽本來吸引不了多少國人的關注,但之前更衣室鬥毆這種猛料實在讓人慾罷不能。於是為了看這傢伙在重壓之下有何表現,球迷們果斷犧牲睡眠時間,睜大了眼睛,鎖定了目標。
結果自然糾結無比。
狂放,霸氣。捨我其誰,這些領袖氣質在國內球員身上比鳳毛麟角還要稀有,此時見了能不心癢難耐?
熱熱鬧鬧地議論了一天之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盧偉進球了!
能讓所有人為之側目,這粒進球自然值得大書特書。
中線剛過中圈弧的位置,帶球連過四人後,大禁區線上一腳低射破門!
整個過程看似簡單,但高速運動+高頻變向+穩如狗的重心+黏如膠的皮球,簡直就是馬拉多納附體!
這樣一粒精彩絕倫的進球不但重新整理了所有人的認知,還幫助曼聯隊以1:0的比分確保了歐冠小組第一的位置。如此一來。本就熱鬧無比的榜首戰前氣氛儼然達到了高潮。
“e用一粒馬拉多納式的進球回應昔日的好兄弟,我們該慶幸還是惋惜,這樣一對黃金搭檔成了爭冠對手。”
“沒有了昔日的助攻目標。e終於在沉寂後爆發!”
“來自中國的雙子星同時閃耀歐洲戰場!”
“一戰封神,曼聯中場再添殺器!”
說實話,吹捧尤墨的可能居心不良,追捧盧偉的確實是發自內心的聲音。
想想看,大開大合慣了的英超賽場上,突然冒出來一個過人如麻的小個子,無論從比賽的觀賞性還是球隊的實力提升來講,都讓人興奮無比。
其實盧偉在這支中場好手如雲的球隊中並沒有坐穩主力位置,距離凱澤斯勞滕時中場核心的地位更是差距甚遠。弗格森在經歷了陣痛般的聯賽開局後。在他的使用上謹慎了許多。
出場時間銳減,與球隊風格不搭。再加上體能與力量的弱勢,直接導致他的各項資料直線下滑。十七輪聯賽與六輪歐冠戰罷。他的進球數雖然有三個,但助攻只有兩次,從效率上來說用“沉寂”二字再合適不過。
不過說老實話,相比於年輕球員的使用,弗格森更擅用當打之年的球員與老將,技術型球員的使用也不如溫格。盧偉畢竟只有18歲,來這支球隊時間尚短的情況下,曼徹斯特媒體與曼聯球迷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與理解。
再加上他那從不張揚的性格,乾淨利落的球風,以及出色的顏值,來曼聯隊半年不到的時間裡,他已經贏得了很多人發自內心的認可。
這粒橫空出世般的進球算是極大地滿足了他的支持者們,同時也讓所有關注這支球隊的人們看到了讓人無比驚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