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産力改變生産關系。
“有的生物只能生活在特殊的環境裡。”對於小區的老頭來說,找麻煩可能是他唯一的生存方式,你總不能要求他去搞ai.但這不是他們幹擾別人的理由。說不得,也得經營一些無聊的事情。“生物同樣無法超越他的環境。”
“中世紀的文藝複興,不是因為老一輩接受了新思想,而是那些一輩子被神學洗腦的中世紀農民被文藝複興教育後的新一代所取代。”
古人雲:”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
科技如果發達到阿凡達的地步,大概離永生也不遠了,作為個人,未必需要追趕學位,但活著不斷學習感興趣的東西,比較充實。人未必被一個專業侷限,經營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樹,是一輩子的事情。拿來敲門,隨便什麼都可以。
阿凡達,生物的多樣性與自然崇拜,倒近於道家。作為生命,敬畏生命的本源,和自然的緣起。作為智慧,理清知識的構建和邏輯的建設。本身就是一種存在的意義。阿凡達裡面意識可以轉移,這是所有宗教的皈依。靈魂,是一切宗教建立的基礎。阿凡達差不多是印第安人和精靈族的結合,人追尋祖先的文化,某種意義上是自己存在的意義。這也是很多文學存在的土壤。
宗教追尋的永恆,是一切生物最終尋找的價值。
以知識獲得自由,這種感覺真好啊,是我多年來,欲求而不得的平靜。我果然是小說裡清心寡慾的正派角色,所求的其實只是簡單平靜的生活罷了。今天基本敲定了程式碼和畫圖的技能樹,高興,古人說的:“家有黃金堆滿樓,不如知識記心頭,白天不怕人來借,晚上不怕賊來偷。”
人生除死無大事,倒有了宗教的意義,機關算盡,也不過徒惹煩惱。活著只是一個旅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看自己想看的風景,或許就是意義本身。人活著,能做自己真的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已經是幸運。看書。品茶,下棋,生活原也簡單,需要的僅僅是一種心境。心境到了,自然無可無不可。愛情也可以很簡單,有更好。沒有,日子也可以簡單平靜的過,其實無需想太多,反正年紀到了,都是一樣的喝茶,散步,下棋,看書,敲程式碼。
碼字的意義是什麼?升級文,搞笑文,小黃文,說到底,就是讓人精神爽一下的快餐一樣。
就如喝了一罐汽水,打個嗝,什麼都沒剩下。
但人活幾十年,你學問再深,嗖的一下子就過去了。
到最後也是沒有意義。
所以無意義的爽文,能讓人神經激動一瞬間,本身就是他的意義。
對物質世界來說,人的存在說到底也是沒意義的
對人來說,哪怕你嘟囔了一下,可能都對別人産生價值了,何況這些能讓人精神爽一下的東西,價值不低於可樂咖啡
所以無需喝茶裝品味,也無需喝可樂找刺激。
自己真心喜歡什麼,享受這個過程,即是存在。
敲程式碼是理科書的實踐載體,碼字是文科書的實踐載體。
人放飛思想看書,還能賺點錢,已經是不錯的了。
說到底,如果時間和腦子足夠多,可以有很多東西可以經營。
程式語言原理,連線英語語法知識,大道無常少人修,本當如此。數學的語法。語言的邏輯。程式的語言。這些東西相互呼應,入門一兩年,小成十來年,大成這輩子未必能行,這東西也會上癮的,入了港就體會到智慧的充實,尤其現在又正值書荒。
大多簡單的體力或者腦力工作,其實毫無意義。高明的人都玩的思維遊戲,從高斯,大儒,聖賢,愛因斯坦,福爾摩斯到一般的寫手碼農,都是如此。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經營腦子,是人最根本的智慧遊戲。
工程圖就是最直接的科學語言,又能承接計算機語言,相對來說,日常語言的邏輯未免太過粗糙無趣和o。
人就生活在一個科學的世界裡,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就算讀不了什麼高等學位,然則知識的幽靈卻是無處不在。
廣義的說,所有的學問都基於語言,有語言本身的結構性質,語法結構,邏輯關系,常量,變數,在電子學裡,語法結構就是電路分析,在程式語言裡,語法結構就是資料結構。第一推動叢書裡涵蓋的無數科普,說到底,也只是在有限的科學概念裡反複做功。書櫃裡和電腦裡的書再多,少則五年,多則十年,也是能整理完畢的,大概看書本身是一個資料分析,處理,整合,對照的過程,沒想明白,一本書都看不懂,想明白了,恨不得日夜不休的驗證自己的想法,填充腦子。將複雜的世界資訊,建設成自己腦裡的一個知識樹,大概是一種很有趣的遊戲,而這一切的認知基礎,大概就在這本遊戲之作裡建立。
人活幾十年,希望是個好東西,總想著盡量看看遠方,日常言語裡的人和事,老實說,一般的都不會在意。所謂生活,倒也簡單,無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後,拍的都市生活日常片。說到底,我也只是一個肉體凡胎,凡夫俗子。神性,人性,獸性,三位一體。不在夕陽,也不在朝陽,不在激情,也不在深沉,一壺清茶,慢慢品味的,其實只是心境。
“躲進小樓成一統,一朝成就吾之道。”
============
2018年2月16日,農歷2018年正月初一,本書正式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