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自己,可能在這本腦洞裡更加真實,說到底,人是思維的高階生物,人和人的區別在於思維,而任何思維都有獨特的存在價值。所謂工作,某種意義上也只是思維的應用,活得知識和死的知識。
到底,人長什麼樣,是天生的,有意識的學習,只能算微調,整容乃至毀容而已
越複雜的思維,經營起來越難,應用的地方也越少,當然可能價值也越高。越複雜的工作,需要的專業知識越多,就算沒有用的地方,也總沒有壞處。就如《獵場》裡,鄭秋冬能看懂的檔案,賈衣枚就看不懂,這無關學歷,純粹是後天學習。
說起來,王思聰和斯塔克錢差不多,但層次差的太遠。我要是有這個資源,怎麼也能混個生物博士,有這樣的知識貯備,怎麼也能玩玩生命科學,長生科學什麼的。
程式就是具現的遊戲,學術就是深入的小說,只不過門檻高一些,但入港了,可能更加有趣。
看書,碼字,敲程式碼,玩遊戲,看電影,只要內容有趣,都是可以通宵達旦的。所以如果我變成ai,千八百年不會膩。
有的人覺得程式碼有趣,有的人覺得應酬有趣,這兩種人天生對立,相互鄙視,就是技術和銷售了。
想跟上技術的潮流,不能不會一定的英語,因為很多技術細節本身就是英語詞彙,也需要與世界同步交流。逃不過的。
心向佛陀,處處皆為淨土;
胸懷修羅,天下無非沙場。
==========
小說讀者,從小白到老白,就是一個漸漸熟悉,麻木的過程,對小白有趣的內容,對老白就不新鮮。
看小說,你情我願,講究的是自己真的覺得有意思。
我要是覺得沒意思,你可以搶劫我的錢,但也沒辦法讓我喜歡讀你的小說。
=========
基本看這個小說的人,大多不知道是誰,又或者根本不會再有生活交際。
溫州市區一兩百萬人口,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有碰面說話的機率。
既不相關,也不相擾。
嚴格說,一個市民社會裡的大多數人,也都是這麼生活,不用太複雜。
我在自己的空間自說自話,應該不礙著誰吧。
人的言論自由,也是人最簡單的幸福感。
其實看書和碼字真的很浪費時間又無用,但架不住我自己覺得有趣。
=======
岸本齊史說過,努力也是一種才能。
同樣地,腦洞也是一種才能。
除了腦洞,這篇小說也沒什麼東西,都是行業論壇上隨處可見的常識罷了
==========
人上學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腦子被研磨的過程,如同一個鋼筋,被拉成鋼絲。一次次的做題,反複,機械訓練。然則隨著時間,大多會忘卻,只剩下一個概念印象,有這個概念組成的框架,再填以查閱的資料,就是一本錦繡文章。
人上學的時候,有安排,由策略,時間集中,學習效率高。
但反過來,人自主閱讀學習,卻可以更靈活參考。“人每一次閱讀都是在尋找自己。”但是看過的書,可能是過眼雲煙,沒有記下心得,可能自己都忘卻,人的記憶朝露夢幻,亦是無常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