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讀書如同練功,把一個思路在腦子裡烙印,作為一套系統而存在。
人的記憶,邏輯和思維,本身也只是一套系統,很多大大,前輩,哲人的理論,也只是他們自己的一套認識。
學問也和武功一樣,只有打上自己烙印的自己的思考,最適合自己,別人的功夫再好,也只能拿來入門和借鑒。
============
如同一個大棋局,走出鄉村,走出地球,走出物質界,而思考理性作為整體的存在,自然覺得邊角糾結不清,是很無聊很無趣的事情
人腦子裡,觀念,思維,邏輯,價值觀,如同積木一樣搭建起我們的世界
不同時代或者地區的人,可能完全不能互相理解想法
========
看那麼多雜書或者網文,最大的好處是理清了繁雜的世界裡大多數人思維的脈絡
======
我的四肢運動,五官收集資訊,五髒新陳代謝,腦子分析資訊,就連腦子裡執行的資訊系統,其實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大同小異。
========
我思故我在,這種思維本身才是我的本體
========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就是倫理,是非對錯之間,一種理直氣壯就可以以言殺人。
只是反思之後,反而有種無所謂的淡然。
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解答。
所謂的能力也只是上下經營。
=======
最後只剩下腦子和肉身的經營進化最實在。
其他都是身外之物
就如一局棋,困在邊角,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
說起來,大學也只是郊區圍牆裡一個建築群,裡面有宿舍,食堂,教室,體育館,圖書館而已。
有形無形,也只在一念之間。
說起來,這個小城市裡的飲食,書店,運動場,特別是網路上的資源,其實也和一個學校差不多。
我曾登西嶽而觀先賢,過津門而登長城。
畢竟眼光視野心胸不會侷限一地。
悠悠看書,可能是我最喜歡的生活狀態。
看一本言之有物的充實思想,有一種飽飽的滿足。
大概習慣這樣的生存狀態
經營知識,不斷地看有趣的書,自由的獲得回報,自由簡單的生活,大概我於願足矣
能於太平盛世作江南一讀書自娛的小民,何嘗不是某種幸福
=========
世界總是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