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把你的腦子變成了現在的模樣,你也沒有選擇
=========
《自然辯證法》其實近於後來很熱的科學哲學。
=========
人身處民國,糾糾結結。其實很多事情沒有選擇。
倒在這個太平盛世,可以看一些閑書。
===========
民國以前,講究官不下縣,鄉村屬於所謂宗族和鄉賢自治。《白鹿原》就表現了這種現象。
這種情況下的,好的就是“白家軒”,壞的就出“白毛女”了。
又如早些年城市裡小型社群的人際和環境。
比如《老炮兒》
近年來,漸漸出現小區文化和規則。
比如《歡樂頌》
這中間的轉變,雖然對朝堂諸公來說,只是小事,但卻是關系小民生活的切身問題。
中間法律和文化,人心的細節。
往大了說,可以改變整個民族的底蘊。
================
人的思維的組成,種種閑書,也就這樣了。
人無法選擇自己的思維組成。
所以歷史,智慧等等,到最後只形成了一種生存智慧。
==========
人選擇的道路,秘書啦,老師啦。碼農啦,取捨之間,其實也只是一種生活選擇罷了。
來來去去,有形,無形,有無相生.。
其實也只是一種生活罷了。
=======
人亂世用法家,治世用儒家。
近年頗有重回儒家的趨勢。
儒家本質在維護一套穩定的秩序,這中間很多行為其實是跟現代法制思想沖突的。
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曾就儒學直言。
值得一觀。
========
很多科學家最後都有一套科學哲學的理論。
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屬於比較早期的科學哲學。
這類書我看得比較多。
=========
人總是渴望掙脫,既不想被環境束縛,也不想被時代束縛。
總想著理論上的無限未來。
理性人渴望擺脫肉身的束縛,總想著,接近真實和永恆,倒不是很在乎物慾。